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EVGE治疗的Stanford B型AD患者30例,其中15例于DSA下经皮穿刺联合放置血管缝合器行EVGE治疗,为观察组;15例行传统(切开股动脉)行EVGE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随访3个月的手术部位血管直径、生活质量评分及支架移位情况。 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 vs. 100.0%,χ2=1.03,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43.57±14.30)ml vs.(69.82±25.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2.63±1.07)d vs.(3.87±1.25)d]和住院时间[(5.47±1.85)d vs.(7.65±2.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90,P均<0.05)。局部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 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2.54±13.52)vs.(83.25±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两组术后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支架未出现移位情况。 结论:在DSA下进行EVGE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AD患者,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成功率和预后,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选用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两种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历,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A组36例、B组37例),分别选用聚多卡醇(A组)和鱼肝油酸钠(B组)在DSA引导下行泡沫硬化治疗,对临床成功率、生活质量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部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止血的最佳位置.方法 经股动脉入路,对23例鼻部大出血患者进行双侧或单侧颈外动脉造影,采用颌上动脉、颞浅动脉起始点进行造影及应用弹簧钢圈作栓塞剂进行栓塞止血.结果 23例经造影诊断明确,且靶血管显示清晰情况下进行血管栓塞,栓塞效果十分肯定,栓塞术后再出血只有1例.结论 应用弹簧钢圈作较高位栓塞是更为安全及止血效果更佳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止复发性粘连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分为实验组(103例)和对照组(208例)前者行输卵管阻塞介入复通术后常规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作防止粘连,后者行输卵管阻塞介入复通术常规使用DXM、α-糜蛋白霉、灭滴灵、庆大霉素作术后防止粘连。观察两组病例在术后、复发再塞的情况,随访术后2~3个月的通水受孕率宫外孕及足月妊娠分娩情况。结果 实验组103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阻塞190条,缺如10例,介入复通188条,再通率为99%,术后随访2~3个月通水达到无阻力99例,对照组206例中输卵管阻塞造影确认堵塞390条,缺如27例,复通385条,复通率为99%,术后随访2—3个月,通水达到无阻力为178例,术后再粘连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是能有效阻止术后再粘连阻塞复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静脉全麻下放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价值 ,探讨相关优点。方法 对 6 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全麻下放置食管支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癌性狭窄在全麻下放置食管支架术中术后发生轻微至一般疼痛 37例 ,出血 1例 ,呕吐 2 5例 ,全部病例无支架移位。结论 在静脉全麻下作食管癌性狭窄支架放置术能更安全 ,最大程度地消除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及恐惧感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85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45例)加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与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变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足部血流明显改善,足背动脉内径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与足部血流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延续护理组,对照组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延续护理组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病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 结果干预后,延续护理组SAS得分为(45.87±5.52),显著低于对照组(50.8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且延续护理组并发导管滑脱、导管堵塞、周围皮肤感染及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延续护理可以缓解患者出院后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经彩超及静脉造影证实有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行顺行插管介入溶栓术治疗,对照组仅以尿激酶为溶栓剂,研究组在注入尿激酶后加注红花注射液,术后三天复查造影观察疗效,出院后随访,观察介入术后各项血液流变性指标的改变、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经红花注射液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性指标均有降低,研究组血液流变性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遗留轻度患肢肿胀。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降低血粘度的作用,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凝、溶栓、扩张血管以及与尿激酶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靶点射频消融对兔椎间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实验及病理学研究,观察靶点射频消融对正常髓核的作用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方法 14只实验兔分为3组,每只做3~4节椎间盘.A组6只:CT扫描下靶点射频消融椎间盘,分别于术后1h、4周、8周处死兔,取出椎间盘髓核及相应水平的脊髓、神经根,并作大体、光镜下观察.术后4周行MR复查.B组2只:解剖并暴露腰段椎间盘横断面,直视行靶点射频消融,观察椎间盘形态学变化.C组6只:在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腰椎间盘注入50μg/mL臭氧5mL后行MRI及组织学检查,方法同A组.结果 术后A组椎间盘靶区髓核水分较正常明显减少而萎缩,髓核细胞大部分坏死溶解,存活细胞明显减少,相应节段脊髓和神经根均无损伤,4周后此改变仍显著;B组靶点区髓核出现直径8.0mm范围的凝固萎缩区;C组前4周椎间盘髓核变化不明显,8周后才明显出现类似上述病理改变.结论 对椎间盘设定一个靶点进行射频消融,术后靶点髓核立即出现萎缩,体积缩小,周围脊髓神经无损伤,具有安全、见效快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为靶点射频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