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象与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2月病程〈72小时的脑出血患者8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卒中不影响本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排除脑疝、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成两组。依达拉奉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8~80岁,平均62.4±12.2岁;病灶位于基底节区30例,脑叶6例,脑干2例,小脑2例;出血量4~30ml,平均16.9±3.7m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20.2±10.4分。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9~80岁,平均62.5±11.9岁;病灶位于基底节区29例,脑叶7例,脑干2例,小脑2例;出血量3.5~29.5ml,平均16.6±3.5ml;NDS19.4011.5分。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2001~2005年我院共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65例,其中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微创组)34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31例。为探讨两组的临床疗效,现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①微创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2~76岁,平均63.5岁;出血量30~70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7例,丘脑出血5例,血肿破入脑室5例,脑叶7例;GCS4~12分;发病至手术时间6~24h。②开颅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8~71岁,平均60.4岁;出血量30~80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1例,脑叶10例;GCS4~12分;发病至手术时间6~24h。1.2方法①微创组:选用YL-1…  相似文献   
3.
颅痛定治疗顽固性咳嗽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应用颅痛定治疗剧烈咳嗽患者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1~65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7例,急、慢性支气管炎39例。咳嗽时间5天至4个月,在应用颅痛定治疗前均已接受抗感染及常规镇咳药物治疗4天以上无效...  相似文献   
4.
对52名年龄在44~65岁的男性志愿者观察了银杏叶酒浸剂的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服用银杏叶酒浸剂30天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降低,说明银杏叶酒浸剂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血流阻力,增加器官血流量.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银杏叶提取物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唐爱明 《临床荟萃》1992,7(1):46-47
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表现除了皮肤瘙痒和风团样皮疹外,还可伴有呼吸道或消化道表现,但伴有心脏、脑、肺脏、胰腺、肾脏及关节等脏器损害均较少见,国内已有十余例报告。笔者见二例并发心脏损害,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背景:使用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前进行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但冠状动脉介入后氯吡格雷疗程究竟需要持续多久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干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方法:选择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1 d使用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之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术后24 h、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诊。其中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后6个月复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12个月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另一组先接受3个月的联合治疗,后3个月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时以及随诊时抽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比术前升高,于术后24 h达高峰,之后又呈逐渐降低趋势。尽管接受了氯吡格雷预处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仍有所增高,说明无论术前预处理与否,术后都需要行抗炎治疗。延长氯吡格雷疗程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延长氯吡格雷疗程可以起到确切的抗炎作用,这可能对减低术后的心血管意外的风险性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C-反应蛋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学植入物;支架  相似文献   
7.
腹部穿透伤急诊剖腹探查术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穿透伤的急诊剖腹探查术指征,以降低阴性探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4年10月共121例腹部穿透伤急诊剖腹探查术临床资料。结果腹部穿透伤作为绝对急诊剖腹探查术指征,阴性探查率较高,为32.2%(39/121)。结论并不是所有的腹部穿透伤均需急诊手术:制定合理的急诊剖腹探查术指征,可降低阴性探查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穿孔的诊治方法。方法全组22例皆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术式,同时合理应用结肠灌洗及腹腔清洗术,包括应用抗生素腹腔清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9.09%,2例病人失访,18例病人获得随访,1年生存13例,3年生存5例。结论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穿孔的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术式,应用好结肠灌洗及腹腔清洗术,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背景:使用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前进行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但冠状动脉介入后氯吡格雷疗程究竟需要持续多久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干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1 d使用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之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术后24 h、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诊.其中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后6个月复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12个月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另一组先接受3个月的联合治疗,后3个月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时以及随诊时抽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比术前升高,于术后24 h达高峰,之后又呈逐渐降低趋势.尽管接受了氯吡格雷预处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仍有所增高,说明无论术前预处理与否,术后都需要行抗炎治疗.延长氯吡格雷疗程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延长氯吡格雷疗程可以起到确切的抗炎作用,这可能对减低术后的心血管意外的风险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应用联合用药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145例,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男121例,女24例;年龄20~61岁。均因腹痛而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胃溃疡4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5例、复合性溃疡10例。治疗:氨苄青霉素0.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