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2岁,工人,体检发现左肺下叶阴影10d于1996年4月29日入院。病人无呼吸道症状。既往无肺结核病史。查体: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无肿大。X线胸片于左下肺野见一4.5cm×5cm类圆型块影,密度均匀,周边光滑完整。胸CT肺窗15~19层面有一密度较均匀类圆形密度灶,约5cm×4cm×3cm大小,边缘光整无分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纤支镜检无异常。行VATS左肺下叶切除 淋巴结清扫术,肿物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圆形,5cm×5cm×4.5cm,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质中等,切面鱼肉样。第10组淋巴结花生米大淋巴结一个,第9组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选择性扩大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选择性C-N3淋巴结清扫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施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10例,心血管成形术64例,C-N3 (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18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4例(2.7%),并发症18例(11.5%),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50.0%、39.7%.接受C-N3淋巴结清扫的1年生存率88.9%.结论选择性地实施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C-N3淋巴结的清扫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钬激光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应用胆道镜下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同期32例行胆道镜下(未使用钬激光,对照组)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中残余结石完全取净28例(93.3%),手术时间(98.94±10.66)min,住院时间(8.87±1.70)d,术后残余结石2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石成功。对照组取净结石19例(60%),手术时间(122.8±13.43)min,住院时间(14±1.49)d,残余结石者13例,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石,其中2次取石者3例,3次、4次取石及开腹手术各1例。两组在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胆道出血、肝功能损伤、腹水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安全、高效、微创。  相似文献   
4.
大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大黄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来自本院住院的患者(57例)分成标准的常规治疗组(18例)、乌司他丁治疗组(19例)及乌司他丁+大黄治疗组(20例),将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者(16例)作为空白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其外周血清中IL-6、IL-8水平,并评价各治疗组的病死率、治疗有效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上述细胞因子在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升高,经治疗5d后,存活者各组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黄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存活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其它两组缩短,治疗有效率增高(P〈0.05),但3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体细胞因子IL-6、IL-8水平迅速下降,较常规治疗及乌司他丁治疗组下降水平更明显,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大黄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大黄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来自本院住院的患者(57例)分成标准的常规治疗组(18例)、乌司他丁治疗组(19例)及乌司他丁 大黄治疗组(20例),将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者(16例)作为空白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其外周血清中IL-6、IL-8水平,并评价各治疗组的病死率、治疗有效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上述细胞因子在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升高,经治疗5d后.存活者各组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黄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存活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其它两组缩短,治疗有效率增高(P<0.05),但3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体细胞因子IL-6、IL-8水平迅速下降,较常规治疗及乌司他丁治疗组下降水平更明显,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大黄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2F1蛋白信号的转导通路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中的作用。方法:根据E2F1基因cDNA序列,设计针对目的基因的4个siRNA靶序列,将其插入U6启动子下游,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sensil中,通过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好的4个siRNA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于QBC939细胞中;以RT-PCR检测E2F1基因在转染前后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后呈线性化,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断正确。转染48h后,4个siRNA表达载体均抑制了E2F1 mRNA的表达,沉默E2F1基因后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E2F1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QBC939细胞后,该表达载体具有抑制E2F1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的功能,可以用于后续胆管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被认为是血管系统内初期血栓清除的关键酶。目的:构建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外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表达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6在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脐静脉内皮细胞取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健康产妇分娩后胎盘脐带,pcDNA3.1为Smith Kline Beecham公司赠送。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并将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转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转基因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蛋白表达情况、发色底物法检测外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以转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观察对象,未转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蛋白定量及活性测定结果。结果: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蛋白定量表达结果为568.6ng/10。细胞/24h,未转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测得为17.8ng/10。细胞/24h。②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为108.8IU/10。细胞/24h,未转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测得为5.6IU/105细胞/24h。结论: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外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获有效表达。为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转入人体细胞确立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5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1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左第6肋锁骨中线外1.5 cm,心率62次/min,心律不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6级舒张期杂音,无震颤.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瓣膜成形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48例(278条患肢)行静脉瓣膜外环包成形术治疗.结果 278条患肢环包后指压法检查瓣膜功能不全立即纠正,术后均顺利恢复,有5条患肢术后出现短暂淋巴渗漏.260条患肢随诊6个月至10年,240条患肢均不用外支持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对重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采用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PPH治疗严重内痔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PPH吻合器技术治疗严重内痔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95例Ⅲ~Ⅳ期内痔患者分别进行PPH( 60例 )及传统手术 ( 3 5例 )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的治疗情况 ,并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用止痛药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但PPH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也较传统手术组为少。结论 PPH技术治疗严重内痔的近期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