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初步研究中国农村丧亲个体的哀伤应对策略.方法:选取9名江西东北部某农村丧亲个体进行深入访谈,将访谈资料逐字转录,使用Nvivo 7.0管理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丧亲后的个体会经历强烈的哀伤,他们采用的应对策略包括葬礼仪式、处理遗物、归因、背鬼、压抑、回避、投身事物、社会交往、葬礼后仪式和保持联结.这些应对策略又可以归入到丽个更高级别——丧失指向的应对和恢复指向的应对——的分类中.每个丧亲者均会使用不同形式的丧失指向的应对和恢复指向的应对,随着时间的变化,丧失指向的应对变少,恢复指向的应对增多.丧亲者在两种应对之间有良好的摆动.结论:农村个体的哀伤应对策略有其独特性,对哀伤平复有良好的作用.仪式对哀伤平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实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的促进与阻碍因素,为推动中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在为河南省10所小学提供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后,对4名教育局领导、8名学校管理者、7名任课教师、7名服务实施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结果 实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着宏观层面、学校层面、个体层面多重因素的影响。共提炼出8个促进因素和9个阻碍因素,其中教师职称评价体系“排斥”心理健康服务、服务与学校教学存在时间冲突、心理健康服务污名化、感知到的服务效果与期望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结论 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在中国学校实施是可行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宏观、学校、个人多层面的因素,推动中国的循证心理健康服务从理论和数据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失独父母的哀伤反应。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4名失独父母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实物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失独父母的哀伤反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反应有思念/想念、孤独/孤单、后悔/自责、无奈/无助/无望、不舍/可惜、害怕过节、空、烦躁、震惊、痛苦;认知反应有不相信、不公平、自己倒霉/造孽/赖自己、幻觉、闯入性想法、反刍、自我贬低、自杀意念;行为反应有哭、社交退缩与回避、回避提醒物、冲动行为、整理或者保存遗物;生理反应有疲倦、睡眠问题、梦见已故者。结论:失独父母经历极其强烈的哀伤反应,其哀伤反应有其普遍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农村丧亲个体的哀伤反应。方法:选取9名江西东北部某农村丧亲个体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丧亲者的哀伤反应主要为四个方面,情感反应有伤心、想念、舍不得、痛苦、愤怒、无助感、孤独感、内疚、后悔、失落感和平静,认知反应有不相信、不公平、羡慕、反事实思维、闯入性思想、感觉逝者存在和对生命和物质的态度的转变,行为反应有退缩、人际冲突增加或减少以及回避提醒物,生理反应有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和失眠。结论:农村丧亲者的哀伤反应有其普遍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