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阑尾炎是普通外科中最常见的多发病,采用手术切除阑尾疗效肯定,也是常用方法。过去采用剖腹的方法,自应用腹腔镜后开腹阑尾切除也不再是常规。随着使用内镜技术的成熟,近3年来我院开展腹腔镜下两孔一针法切除阑尾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3月 ̄2006年4月,共行两孔一针法切除阑尾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11岁 ̄65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68例,化脓性阑尾炎32例,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及恒定压痛点,全部做了腹部B超检查。所有病例为急诊入院急诊手术,无1例中转,放置引流管2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83例,分离麻醉17例。2手术…  相似文献   
2.
泪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37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包括恶性变)泪腺多形性腺瘤,均行CT扫描,其中14例增强扫描,4例又行MRI检查,对这些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部位:肿瘤绝大多数(32例)发生于眶部泪腺(良/恶:20/12);睑叶泪腺3例(良/恶:2/1);其他部位2例(良/恶:1/1)。(2)形态、密度或信号:边界清晰、类圆形19例(均良性);不规则或分叶结节状、弥漫性18例(良/恶:5/13)。密度或信号均匀21例(良/恶:17/4),不均质16例(良/恶:6/10)。增强扫描:14例CT和3例MRI均有明显强化(良/恶:7/10)。(3)与邻近结构关系:视神经或眼外肌、眼球受压移位者19例(良/恶:14/5);界限不清5例(均恶性),其中侵犯、包绕眼球各1例。(4)眶骨及眶外侵犯:眶骨受压变形、吸收11例(良/恶:2/9);不规则破坏或硬化7例(均恶性),其中2例肿块向骨壁内生长,3例侵犯鼻窦、颅前窝或颞下窝。结论:CT基本上可诊断及鉴别良、恶性泪腺多形性腺瘤及显示眶外侵犯情况;MRI可帮助确诊肿瘤是否有脑内侵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评价肿瘤血管丰富程度及鉴别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1例头颈部肿瘤分成3组:A组16例,良性乏血供肿瘤;B组13例,良性富血供肿瘤;C组12例,恶性肿瘤。术前对所有肿瘤行CT灌注检查,用后处理软件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并计算感兴趣区的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毛细血管通透性(capillary permeability,CP)等参数。同时切取与CT灌注相同层面的组织切片,行CD34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各CT灌注成像在3组肿瘤之间表现的差异及其与MVD的相关性。 结果 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TDC显示,良性肿瘤(A组+B组)出现I型TDC的频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C组)(P=0.003),恶性肿瘤中以Ⅱ型和Ⅲ型TDC为主。B组和C组的MIP、BV及BF均比A组明显高(P<0.01)。MVD在3组肿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3组肿瘤中MVD与MIP、BV均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1,0.352)。结论 CT灌注成像的TDC形态、MIP和BV等可间接反映头颈部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合MVD有助于鉴别良性乏血供肿瘤、良性富血供肿瘤及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部疾病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MSCT)机,对15例耳部听力下降患者进行超薄层(0.5mm)、超高分辨率扫描,其中10例又行增强扫描,对扫描图像行间隔为0.1mm的密集重建,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Sum、MIP/Min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技术对耳部病变及其周围肿瘤侵犯听小骨和内耳等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VR对耳部病变及其周围肿瘤对听小骨和内耳等结构是否侵犯均可清晰显示,按显示清晰度次序,依次为VR,MPR,SSD,MIP/MinIP。RaySum和VE分别仅对内耳和听小骨病变显示效果好。结论MSCT超薄层、超高分辨率扫描,VR重建优于其他类型重建,能获得中内耳各微细复杂结构的立体图像,可非常直观而深入地观察耳部各种病变,清晰地显示肿瘤对中耳听小骨、内耳膜迷路和内听道内面听神经等结构累及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13例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肿瘤切除术前行介入栓塞术。分析所有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栓塞并发症、切除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无明显介入栓塞并发症,栓塞当日行肿瘤切除,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完全或大部分切除,术中出血量为100~2000 mL,平均877 m L。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纤维血管瘤或血管纤维瘤。结论 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介入栓塞可以减少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切除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宋济昌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03-1207
目的:探讨各种Meckel腔病变的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eckel腔病变(31处病变)的MRI表现,且与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处Meckel腔病变中以肿瘤(n=28)最常见.病变T1WI呈等信号(n=18)、不均匀信号(n=11)、稍低信号(n=1)或稍高信号(n=1);T2WI呈稍高信号(n=8)、等信号(n=7)、高信号(n=6)及不均匀信号(n=10);所有病变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30例病变DWI上呈高信号,且31例呈不同的ADC值,平均ADC值为(1.09±0.22)×10-3mm2/s,最小值为(0.59±0.11)×10-3mm2/s(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值为(2.09±0.41)×10-3mm2/s(软骨肉瘤).结论:常规MRI与DWI和ADC值相结合,对诊断各种Meckel腔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双能量CT (DECT)在鉴别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OIP)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可用于鉴别两者的DECT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IOIP患者及5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DECT检查资料.对DECT参数进行独立样本f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明确鉴...  相似文献   
8.
【摘要】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率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第5位,随着我国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发生率的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亦随之不断地增加。如果能早期发现小肝癌,将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然Gd-DTPA增强磁共振(MRI)检查技术在肝癌诊断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在小肝癌诊断上仍存在一些不足。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对比剂(如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应用于肝癌的磁共振检查,为早期发现肝癌(尤其是小肝癌),进行及时治疗及提高生存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近几年来肝癌磁共振检查的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应用及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在评价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中的价值,并与单能量CT(SE⁃CT)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鼻咽癌患者及31名健康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受侵犯骨质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以比较SE⁃CT与DE⁃CT在评估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中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正常骨质相比,硬化骨质的标准碘浓度(nIC)值、有效原子序数(Zeff)值、K值、50 keV的虚拟单色图像(VMI)值以及120 kV的SE⁃CT值均显著增高(均P<0.05),破坏骨质的上述参数均显著降低(均P<0.05)。较SE⁃CT(骨质硬化AUC:0.802;骨质破坏AUC:0.804)而言,DE⁃CT多参数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更高(骨质硬化AUC:0.889;骨质破坏AUC:0.976)。结论:DE⁃CT的nIC、Zeff、K值、50 keV的VMI值等参数可用于准确评估鼻咽癌患者的颅底骨质侵犯情况,且较SE⁃CT而言,DE⁃CT的多参数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鼻腔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淋巴瘤的CT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鼻腔淋巴瘤的CT表现,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侵犯外鼻及鼻旁皮下20例、上颌窦17例、筛窦16例、鼻咽12例、眼眶10例、蝶窦7例、额窦4例、对侧鼻腔5例,个别病例侵犯颞下窝、颅前窝、颞窝、上腭和眶下裂。肿瘤分期:一期6例,二期10例,三期16例,四期2例。大多数病例病灶呈弥漫浸润状,边缘不清楚,密度均匀23例,稍不均匀11例,多数呈轻度强化。22例伴有骨质吸收破坏,12例无骨质异常。结论:鼻腔T细胞型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其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