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角度弯曲针穿刺法进行腰5-骶1椎间盘或低位腰4~5椎间盘介入治疗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明显低于髂嵴的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小角度弯曲针法穿刺椎间盘进行介入治疗。透视下旋转血管机的C型臂,使射线方向与椎间隙平行,将皮肤穿刺点位于距离脊柱中线6~8cm处,常规消毒麻醉;将穿刺针的前端2~3cm向一侧弯曲20°后向椎间盘穿刺,侧位观察接近椎间盘后缘时,将穿刺针弯曲端偏向内侧、上方进入椎间盘后外侧部,然后进行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或等离子消融治疗。结果椎间盘穿刺顺利,一次穿刺成功者45例,占90%,穿刺针进入椎间隙后多数与椎间隙平行,利于盘内介入操作(40/50,占80%),仅20%穿刺后针尖位置欠理想,但尚可完成臭氧注射溶核。经穿刺针向盘内注射臭氧分布良好,等离子刀头活动范围适合消融需要,手术后近期有效率96%,无明显穿刺并发症。结论小角度弯曲针法可以避免高位髂嵴对低位椎间盘穿刺的限制,提高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精度,有利于顺利施行介入处理,减少穿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多肽联合~(125)I粒子植入及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7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及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脾多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情况、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CA199和CA2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化疗前比较,观察组化疗后CD3~+、CD4~+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及NK显著升高;对照组化疗后CD3~+、CD4~+、CD8~+、CD4~+/CD8~+及NK均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及NK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死亡17例,对照组死亡24例,死亡原因包括全身性多发转移、肝转移、呼吸衰竭。观察组12个月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125)I粒子植入、吉西他滨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RI征象与血管生成拟态(VM)、网状纤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20年4月经我院确诊并做MRI检查的颅内DLBCL患者93例。分别记录所有患者MRI征象,并对肿瘤标本进行染色、分析,不同性质VM及网状纤维的强化指数,VM、网状纤维与强化指数的关系,MRI表现与血管生成拟态、网状纤维的关系。结果肿瘤内微血管密度42.42±18.78 mm2,病灶成熟血管数目9.65±4.02 mm2。所有颅内患者中单发62例,多发31例,共149个病灶;93例MRI结果中53个T1WI呈等信号、40个稍低信号;44个T2WI呈等信号、49个稍高信号;所有病灶DWI呈高信号;62个分叶征病灶,47个脐凹征病灶,31个尖角征病灶,26个握拳征病灶;18个脑膜浸润病灶;所有病灶均有PAS染色阳性索状或网状结构,其中53个强阳性,40个弱阳性;网状纤维染色:49个病灶(强阳性)内分布较多网状纤维;44个病灶(弱阳性)中散布网状纤维;所有患者均有强化,强化指数为0.996±0.368。患者微血管密度与强化指数呈正相关(P < 0.05),强化指数与成熟血管数量正相关(P < 0.05)。VM弱阳性组强化指数低于强阳性组(P < 0.05);网状纤维弱阳性组强化指数低于强阳性组(P < 0.05)。VM、网状纤维与强化指数呈明确的正相关(P < 0.05)。坏死MRI表现与VM呈负相关(P < 0.05)。结论DLBCL MRI表现坏死与VM呈负相关,DLBCL在MRI表现中有一定特点,可按其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4.
徐霖  周选民  李小力  王达义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89-109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剂(骨水泥)泄漏的影像表现特点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中发生骨水泥泄漏的33个病例.结果:影像学明显可见的骨水泥泄漏共33例,包括静脉泄漏、椎体旁泄漏、椎管泄漏和针道泄漏等形式,因泄漏造成的不良反应有腰背部疼痛加重5例,咯血2例,腹部神经刺激2例.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时发生骨水泥泄漏的原因主要是引流静脉粗大、椎体的结构破损、穿刺途径偏离和注射时机过早等,少许泄漏一般无严重后果,大量泄漏进入椎管和血管可导致神经压迫和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52岁.因胸骨中下段针刺样疼痛15 d入院.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常规治疗和准备后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内支架对上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及上消化道瘘的治疗价值,总结上消化道内支架的置入操作要点及术后处理经验。材料与方法本组22例,男5例,女7例,年龄45~68岁,平均54岁,食管癌性狭窄11例,食管或胃术后吻合口狭窄8例,食管癌并食管-气管瘘1例,气管插管后气管-食管瘘1例,胃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幽门狭窄1例。除食管、气管瘘直接安放被膜支架外,单纯狭窄病例均经双腔气囊扩张后经专用输送装置放入裸露式内支架。结果 2例食管瘘支架置入后瘘口封闭,4例食管癌性狭窄置入支架3月内复发狭窄,经内镜下微波烧灼或放疗后梗阻改善,其余均能进普食6个月上,有2例支架滑脱移位。结论食管内支架是解除上消化道狭窄及封闭上消化道瘘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术后处理主要是镇痛及防止支架滑脱,为防止肿瘤生长引起支架阻塞可结合其它治疗。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2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术前熟悉经皮椎体成型术的治疗过程,做好充分准备及宣教;术中选择正确体位,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脊髓受压等情况;术后观察有无疼痛、神经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并予恰当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未发生并发症,治疗显效率95.0%.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像设备的完善,成像手段的开发,检查方法的改进,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介入医学的应用,我国的临床影像医学发展迅速,影像医学已从单凭X线为能源的成像方法发展成多种能源的成像方法,使影像质量不断提高,不但起到了“生化显微镜”作用,而且能直接介入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检查9例,CT检查4例,MRI检查5例。结果:12例患者共有12个病灶。全部病例均有关节肿胀,3例有钙化。关节间隙7例正常,1例增宽,4例狭窄;关节骨质侵蚀破坏5例,周围均见硬化缘。CT检查的4例PVNS全部为弥漫型,均可见关节腔积液。MRI检查的5例中弥漫型4例,均见关节腔积液及不规则增厚的低信号滑膜;局灶型1例,表现为单发性肿块伴关节腔积液。结论:PVNS的MRI表现较X线平片、CT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钙化不宜作为否定PVNS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临床诊疗操作中,介入器械在体内断裂、脱载属于不可完全避免的并发症,通过正确有效的介入处理可以避免外科手术.现报道1例采用“球囊夹紧法”[1]成功取出锁骨下动脉支架推送杆断裂后的残端.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因“胸闷、头晕半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