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型复合型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即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SD),临床上报道少见,今将我科诊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75岁,因"左上肢外伤后进行性肿痛10天,加重2天"于2013年3月9日收入院,患者10天前摔伤左上肢,我院行X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于当地医院"舒筋活血"治疗,效果不佳,近2天左前臂腕关节手背肿胀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水平在手术前、后的改变,分析PAI 1水平改变及 其基因4G/5G多态性与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发色底物法检测24例正常对照和29例 行中等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72h血浆PAI 1活性,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各研究个体 的基因型。结果:(1)PAI 1活性与甘油三酯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583;P<0.01);(2)PAI 1活性在手术后 24h,72h较术前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手术前后PAI 1活性变化差异 无显著性。结论:(1)手术后患者机体纤溶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2)PAI 1及其基因4G/5G多态性在行中 型手术治疗患者中,不能作为手术后DVT形成的高危预测因素。手术后DVT的形成可能与手术的类型、大小、 部位以及手术后长期卧床等其它高危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合并硬化剂杂交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腔内激光合并硬化剂治疗,33例患者采用传统剥脱术,对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杂交手术组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方面较传统组明显减少。结论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杂交治疗静脉曲张是一种更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2例,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62例,阿托品组60例,分别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及氯解磷定、阿托品及氯解磷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盐酸戊乙奎醚组治愈率96.8%,阿托品组治愈率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盐酸戊乙奎醚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愈时间优于阿托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托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作用持续时间长,服药频次少。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安全、有效,疗效优于阿托品。  相似文献   
5.
周海蒙  殷艳花 《山东医药》2010,50(26):109-109
2006年1月-2008年10月,我们对22例糖尿病足患者实行下肢血管腔内治疗,包括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PTA)、支架植入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创电凝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式,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方法:对28例(32条肢体)和34例(42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Ⅲ级),采用主干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静脉分别采用常规剥脱或微创电凝术逐一灼闭,2种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2例均痊愈出院,微创电凝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愈合好,瘢痕少,无明显淤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的静脉用微创电凝术,是一种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的可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53岁。因车祸伤后左上肢及左肩颈部肿胀1 d急症入院。入院后查体左侧颈肩部肿胀淤血发绀,左上肢明显肿胀,皮温高,较对侧增粗约2 cm,左侧桡动脉搏动正常,左上肢活动受限,左侧锁骨中外处压痛,可及骨擦感。X线显示左侧锁骨中外1/3处粉碎性骨折,断端稍移位。  相似文献   
9.
腔内治疗合并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合并高压氧治疗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糖尿病足患者24侧下肢行DSA造影检查,造影后行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PTA),同时结合高压氧辅助治疗2个疗程,6例患者扩张后行支架植入术。结果术后患者缺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6月后复查,行PTA及高压氧治疗患者10例出现再狭窄,其中有7例合并膝下病变,支架植入者血流通畅。结论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合并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对改善下肢缺血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LC-MS/MS法,建立并验证大鼠血浆中NIP203的检测方法,并研究其毒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以盐酸维拉帕米为内标,经乙腈沉淀蛋白,采用Waters UPLC CSH C18(50 mm×2.1 mm, 1.7μm)色谱柱,以1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含体积分数0.1%甲酸)和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定量分析离子对为387.3→266.3、455.4→165.2。在毒代动力学研究中,将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3、10和3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14 d,检测首次及末次给药后大鼠血浆药物质量浓度。结果 血浆中NIP203在5.00~5 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各项验证参数均符合接受标准。SD大鼠给予3、10和30 mg·kg-1·d-1 NIP203,第1天给药后,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的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