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TEAS组、中强度TEAS组、高强度TEAS组和电针组,每组17例。4组术后在镇痛泵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强度的TEAS或电针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4组术后CD3﹢和CD4﹢T淋巴细胞、NK细胞、血清IgM、血清IgG的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48 h低强度TEAS组和高强度TEAS组的CD3﹢和CD4﹢T淋巴细胞、NK细胞、血清IgM的水平均低于电针组(P<0.05);中强度TEAS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CD8﹢T淋巴细胞、CD4﹢/CD8﹢以及血清Ig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强度TEAS能够有效改善胸腔镜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方法,以避免体外循环对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OPCAB,其中69例伴有冠心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血管病变主要涉及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结果 手术死亡1例(1.4%),手术转换2例(2.9%),移植血管失功1例(1.4%),术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4例(5.8%),肾功能衰竭1例(1.4%),胸骨感染1例(1.4%),24小时内拔除气管内插管68例(98.6%),接受输血17例(25.O%)。术后随访56例,随访时间1—13个月,死亡2例,心绞痛复发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术后无脑血管意外、再次手术止血、室性心律失常、下胶切口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随访病例中14例做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仅1例移植血管狭窄大于50%。所有乳内动脉血管桥均通畅。结论 对某些具有冠心外科手术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OPCAB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然而,这种技术较适用于冠状动脉解剖条件较好的病例。远期结果需要长期随访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生儿破伤风有增加趋势,死亡率高,我院子1985年起,试用大剂量鲁米那钠加安定静脉滴入,治疗住院病儿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治疗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平均发病日龄9.19天。对照组123例,男91例,女32例,平均发病日龄9.75天。诊断标准参照教科书。痉挛强度用计分法:单纯牙关紧闭为1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刺激性痉挛为2分,频繁自发性痉挛为3分,持久而严重的自发性痉挛+紫绀或呼吸暂停为4分。  相似文献   
4.
肛肠手术技术与麻醉方式日趋成熟完善,但术中麻醉仍存在镇痛不全、术后不良反应影响术后快速恢复等问题亟待改善。针刺作为一种安全的非药物辅助麻醉的手段正广泛运用于肛肠手术中,该文搜集整理近5年针刺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在肛肠手术运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及其效果。针刺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展现了改善疼痛、缓解手术应激反应、减轻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临床综合评价规范,未来的进一步广泛使用与推广仍需确立临床应用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方法按配对设计原则选择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1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30min(T2)、关腹后(T3)和术后24h(T4),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血压(MABP),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间点,B组患者MABP均低于A组患者(P〈0.05),T4时两组患者M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B组NE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但两组间Co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B组NE、Cor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身麻醉更能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的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191例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1)的患者,其中130例于MVR手术同期行TVP。70例轻度TI中,有7例行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中度和重度TI均同期行TVP:其中中度TI 9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57例,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33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例;重度TI 29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6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3例。结果 130例中死亡3例,127例康复出院。122例随访29~112月,发现32例有轻度或极轻度三尖瓣返流(TR),7例中度TR,3例重度TR。结论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TI的患者,在施行MVR同时,应行TVP,尤其是中重度TI更要积极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TI,阻止轻度TR加重,减少严重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保护胰岛结构和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A组(普通饲料组),B组(高糖高脂饲料组),C组(T2DM对照组)、D组(厄贝沙坦干预组).观察厄贝沙坦干预对T2DM大鼠血糖、胰岛素等胰岛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D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下降25.08%,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30.87%,ISI提高了11.93%,明显改善糖耐量.D组与C组大鼠比较,胰岛内β细胞相对量增加67.35%,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水平增加43.86%,胰岛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增高9.79%.结论:厄贝沙坦干预可降低T2DM大鼠空腹血糖、HOMA-IR,提高ISI,改善胰岛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用β细胞株NIT-1来研究球型脂联素对高糖损伤β细胞分泌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显爪球型脂联素可恢复部分β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NAD(P)H氧化酶组分p47phox表达增加,但未能改善高糖诱导的胰岛素mRNA水平下降及胰岛素分泌缺陷.  相似文献   
9.
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长期高血糖如何损害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参与β细胞的"葡萄糖毒性"[1].球型脂联素(globular adiponectin,gAd)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有关,可能是通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相关机制[2],而NAD(P)H氧化酶途径是β细胞中活性氧簇(ROS)产生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3].本实验探讨gAd对高糖诱导胰岛β细胞株NIT-1ROS的产生是否有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医院更关注治疗.无论是中医的方法还是西医的方法,只要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健康恢复的就是好方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越发确信中西医结合能发挥“1+1>1”的效果,即一种中医疗法加一种西医疗法,大于一种纯中医疗法或一种纯西医疗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