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与Chiari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Chiari截骨治疗,观察组给予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中心边缘(CE)角和髋臼(Sharp)角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CE角和Sharp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CE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Sharp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短期疗效更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对硬脊膜假性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3265例手术后出现症状性硬脊膜假性囊肿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57.3岁,均为后路手术。其中胸椎4例,腰骶椎8例。发病时间2个月~3年,平均1.5年。随机将全部病例分为2组,A组7例行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术;B组5例采取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术。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7例病人手术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6~10d(平均7.5d),术后1例脑脊液自切口渗出,并发感染,控制感染后,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而治愈,2例术后出现囊肿复发,行二次手术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而治愈,其余4例未见相关并发症,Ⅰ期愈合;B组5例病人手术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5d(平均为4.5d),蛛网膜下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为5~7d(平均5.5d)本组所有患者均未见脑脊液从伤口流出,无任何追加治疗,无逆行性感染。拔管后,对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内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5年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直接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缩短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且可避免复发及切口感染。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背景: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目的:评价松动的骶骨钉经后凸成形和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后的固定强度。方法:纳入9具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新鲜尸体标本。在同一骶骨标本上,分别测试单皮质和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后,分别建立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与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尾部施加2 000次周期性压力载荷后,进行螺钉最大拔出力测试。结果与结论:9个标本的骨密度均值为0.71 g/cm2(0.61~0.77 g/cm2)。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单皮质、双皮质、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骶骨钉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03,325,437及565 N。双皮质骶骨钉的拔出力显著高于单皮质钉(P<0.05);但此2固定均显著低于骨水泥强化组(P<0.05)。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组的拔出力显著高于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组(P<0.05)。此外,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与骨密度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果证实,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技术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均可做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的补救手段,但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获得更为坚强的锚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Wlaa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于术前及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VAS、ODI及JOA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棘突间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应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25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4.8岁(4365岁)。均为后路手术。19例单节段,5例2节段(3例L4/5、L5/S1,2例L3/4、L4/5),1例3节段(L1/2、L4/5、L5/S1)手术,15例同时行减压手术,4例同时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收集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成功随访2年以上患者20例,随访平均28.6个月(2465岁)。均为后路手术。19例单节段,5例2节段(3例L4/5、L5/S1,2例L3/4、L4/5),1例3节段(L1/2、L4/5、L5/S1)手术,15例同时行减压手术,4例同时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收集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成功随访2年以上患者20例,随访平均28.6个月(2444个月),Walli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可靠,无捆绑带松弛、断裂、无后凸畸形。术后6个月、2年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及2年的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有良好的长远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背景: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椎弓根钉固定。 目的:评价松动的骶骨钉经后凸成形和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后的固定强度。 方法:纳入9具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新鲜尸体标本。在同一骶骨标本上,分别测试单皮质和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后,分别建立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与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尾部施加2 000次周期性压力载荷后,进行螺钉最大拔出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9个标本的骨密度均值为  0.71 g/cm2(0.61~0.77 g/cm2)。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单皮质、双皮质、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骶骨钉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03,325,437及565 N。双皮质骶骨钉的拔出力显著高于单皮质钉(P < 0.05);但此2固定均显著低于骨水泥强化组(P < 0.05)。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组的拔出力显著高于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组(P < 0.05)。此外,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与骨密度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 < 0.05)。结果证实,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技术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均可做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的补救手段,但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获得更为坚强的锚定。  相似文献   
7.
背景: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目的:评价松动的骶骨钉经后凸成形和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后的固定强度。方法:纳入9具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新鲜尸体标本。在同一骶骨标本上,分别测试单皮质和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后,分别建立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与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尾部施加2 000次周期性压力载荷后,进行螺钉最大拔出力测试。结果与结论:9个标本的骨密度均值为0.71 g/cm2(0.61~0.77 g/cm2)。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单皮质、双皮质、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骶骨钉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03,325,437及565 N。双皮质骶骨钉的拔出力显著高于单皮质钉(P〈0.05);但此2固定均显著低于骨水泥强化组(P〈0.05)。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组的拔出力显著高于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组(P〈0.05)。此外,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与骨密度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果证实,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技术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均可做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的补救手段,但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获得更为坚强的锚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筋膜内热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数据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筋膜内热针结合运动治疗;对照组传统方案(推拿+中频+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周,1、3、6、12月的VAS评分.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获完全随访.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