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骨科关节置换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得到普遍共识。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凝血状态的检查工具,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较少,是否能够通过其监测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用药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的相关性,评价血栓弹力图在监测骨科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凝血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关节置换患者204例,分别收集置换前、置换后血栓弹力图、血凝常规、血小板等数据。将血栓弹力图结果分别与传统的凝血检查,即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等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反应时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φ=0.713,Kappa值=0.647);凝血酶原时间与反应时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一致性一般(φ=0.392,Kappa值=0.362);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φ=0.392,Kappa值=0.488);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其余参数相关性及一致性差;而髋关节组除了反应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有较弱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外,其余相关性均差。但是也有部分参数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常规凝血趋势一致的比例较高,髋关节组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67.6%,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78.3%。提示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有一定相关性和一致性。血栓弹力图参数在数据上的趋向性更一致,血栓弹力图可以作为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监测凝血状态的一种辅助手段。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BMP)的骨诱导能力已在各种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目的:利用大鼠脊柱后外侧融合模型,分析凝胶型E基质作为rhBMP-2的新型载体在脊柱后外侧融合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大鼠后外侧融合模型,105只Lewis雄性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在L4-5横突间植入可吸收明胶海绵复合不同质量的rhBMP-2,对加或不加凝胶型E基质进行分组观察。 结果及结论:10 μg和3 μg rhBMP-2两组融合率100%,1,0.5,0.1 μg rhBMP-2组的融合率分别是40%,10%,0%。加E基质的0.5 μg以上的rhBMP-2组全部融合,而0.1,0.05 μg rhBMP-2组未发现融合迹象。Micro-CT扫描提示3 μg rhBMP-2复合明胶海绵加E基质与10 μg rhBMP-2复合明胶海绵组融合节段形成的新生骨骨量相似,而0.1,0.05 μg rhBMP-2不管有无E基质,都无新骨形成。说明应用E基质作为载体能明显提高rhBMP-2在脊柱后外侧的融合成功率,但当rhBMP-2的剂量过小时,使用E基质做载体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9月~2006年5月经关节镜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16例与切开复位治疗15例经术后3~21个月的随访。结果31例骨折均得到随访,关节镜治疗组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8%。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组优11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骨折较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对关节内环境干扰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杂肘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患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患者(肘关节后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屈肘90。石膏托固定3—4周。结果对该5例患者随访3—12个月,采用HSS功能评分,5例中2例良,2例一般,1例差。结论复杂肘关节脱位极不稳定,手法复位后很容易再脱位,并且易导致关节僵硬,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防止并发症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股骨端两种不同方法固定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0例,胫骨端均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根据股骨端不同固定方法分为两组:Ⅰ组为可吸收挤压螺钉组,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4~39岁,平均26.8岁;Ⅱ组为悬吊钢板组,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3~42岁,平均27.2岁.术前及术后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6~20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结果均转为阴性.Ⅰ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3.30±5.20)分增长到重建后(91.20±6.20)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6.25±6.20)分增长到重建后(93.00±4.60)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目前并不能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背景:腓骨外侧入路接骨板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已有文献报道,之后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目的:观察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结合肱骨近端ITS接骨板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结合肱骨近端ITS接骨板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患者9例,年龄44-65岁,平均55岁;合并踝关节内翻畸形4例,外翻畸形1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疗效,术后根据踝关节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个月;融合时间8-20周,平均14周。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1.5±9.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2.2±6.9)分,有统计学差异(t=28.02,P=0.000),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应用外侧入路结合ITS接骨板行踝关节融合术的融合率高,可有效缓解疼痛,纠正畸形并恢复功能,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骶骨脊索瘤中CD40、PCNA、CD3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脊索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骶骨脊索瘤组织、9例正常胚胎脊索组织中的CD40和PCNA的表达,并计数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CD40、PCNA在骶骨脊索瘤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64.3%,明显高于正常胚胎脊索组织。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骨脊索瘤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24.26±18.68)/mm2,正常胚胎脊索组织微血管密度值为(4.63±2.1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8例骶骨脊索瘤,其中复发组14例,非复发组14例,两组间CD4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9%、85.71%;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6%、50.00%;CD31标记的MVD值分别为(30.66±23.75)/mm2、(17.88±8.52)/mm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CD40、PCNA表达及CD31标记的MVD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统计学相关性;④PCNA阳性表达的骶骨脊索瘤组织中MVD值为(28....  相似文献   
8.
背景:老年患者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存在着一定争议。目的:探讨Bigliani/Flatow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我科采用BF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0~89岁,平均(71.3±8.6)岁。骨折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4例,4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3例。同期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62~75岁,平均(67.4±5.3)岁。骨折分型为3部分骨折12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5例,4部分骨折4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功能,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5个月,平均(27.8±14.2)个月。置换组手术时间65~150min,平均(95.5±26.3) min,内固定组95~210min,平均(127.2±38.4)min;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37.4±68.5)ml,内固定组平均(315.3±95.4)ml。按美国肩肘外科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置换组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3例;内固定组优8例,良6例,中4例,差4例。置换组出现锁骨下静脉血栓1例,内固定组出现内固定松动3例,肱骨头坏死1例。结论:BF半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把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围术期的精心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InterTAN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非相邻型椎体骨折(multiple noncontiguous vertebral fractures),是指椎体发生多处骨折,其中骨折椎体至少相连一个正常椎体,或者在三个椎体间有两个椎体骨折。因暴力等原因致椎体多处发生骨折,可致漏诊或延迟诊断,影响患者后期康复,甚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死亡,故临床上需对此类患者仔细检查、诊断及治疗。作者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l0月收治2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