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壮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监测壮族大学生的身体成分。方法以在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就读的561名20~23岁壮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的BC-532人体脂肪测量仪测量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体水分率、基础代谢率,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壮族大学生身高、体重、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体水分率和基础代谢率,同一性别与前一年龄组相比较,除女生22~岁组与21~岁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前3项及后2项男、女同一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高体脂肪率男、女生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5.06%和0.61%,低体脂肪率男、女生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20.25%和15.64%。结论内脏脂肪率,男生中有2.95%稍微超标,女生全部在标准范围内。倡导大学生应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树立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索百色地区壮族成年男性跟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定量超声骨量峰值,为广泛筛查壮族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5~70岁祖辈3代双亲均为壮族的751例男性志愿者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测定,以5岁为1个年龄组.结果:壮族成年男性的超声振幅衰减(BUA)峰值出现在25~29岁组,BUA值为(65.42±4.78) db/MHz;随后,BUA值逐渐降低,其中,40~44岁组至65~70岁组与25~29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25~29岁组至65~70岁组,骨量正常者的比例由84.85%降低至34.44%;而骨质疏松的比例则逐步上升,在65~70岁组达到47.78%.结论: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BUA骨量峰值出现在25~29岁组,此数据可作为广泛筛查该地区壮族男性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脂联素可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单碱基延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广西百色地区302例壮族男性的脂联素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63539、rs12495941、rs266729和rs3774261)进行了基因分型。 结果与结论:以5个多态性位点作为自变量的多元 Logistic回归检测结果显示,仅rs3774261多态性与跟骨超声振幅衰减显著相关(OR=1.948,95%CI:1.184~3.203,P < 0.01),并独立于骨量减少的传统危险因素。对基因型进行纯合子与杂合子合并后的协方差分析显示,仅rs3774261的AG+GG与AA基因型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AG+GG型对骨密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A型是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证实,脂联素基因第2内含子rs377426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背景:脂联素可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单碱基延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广西百色地区302例壮族男性的脂联素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63539、rs12495941、rs266729和rs3774261)进行了基因分型。 结果与结论:以5个多态性位点作为自变量的多元 Logistic回归检测结果显示,仅rs3774261多态性与跟骨超声振幅衰减显著相关(OR=1.948,95%CI:1.184~3.203,P < 0.01),并独立于骨量减少的传统危险因素。对基因型进行纯合子与杂合子合并后的协方差分析显示,仅rs3774261的AG+GG与AA基因型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AG+GG型对骨密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A型是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证实,脂联素基因第2内含子rs377426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type 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l-MMP,MMP14)基因的多态性与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 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百色地区301名壮族男性左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roadband ultrasonic attenuation,BUA),并根据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组.应用Multiplex SNaPshot SNP分型技术确定MMP14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1003349、rs3751488、rs2269213、rs2236303和rs743257)的基因型.结果 全部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上述多态性与BUA变异无相关性(P>0.05).rs2236303位点CC基因型(vs.TT,OR=10.604,95%CI:1.899~59.228,P=0.007)、CT基因型(vs.TT,OR=5.602,95%CI:1.351~23.24,P=0.018)以及rs1003349的GT基因型(vs.GG,OR=4.884,95 %CI;1.087~21.949,P=0.039)在骨质疏松组的频率显著偏高.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rs1003349和rs2236303位点存在一般连锁(D′=0.839,r2 =0.458,P<0.01),两个位点的单倍型G-T在骨量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中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为G-T的个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显著高于G-C或T-C的个体(P<0.05).结论 MMP14基因的rs1003349和rs2236303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广西壮族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相关,rs1003349和rs2236303位点的单倍型G-C和T-C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壮族女性定量超声骨量峰值,为广西壮族人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法对25~70岁祖辈三代双亲均为壮族的746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测定,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结果]峰值骨量出现在35岁~组,BUA峰值为(64.83±3.78)db/MHz。在25~34岁年龄范围内BUA值随年龄增大而增大,40岁~略有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45岁~后随年龄增长跟骨BUA值逐渐下降。50岁~组至65~70岁组骨量正常百分比由58.87%降低至7.08%。[结论]建立了壮族女性定量超声骨量峰值,提供了该地区定量超声的BUA参考值和骨质疏松症诊断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壮族医学生骨量和肌肉量,探讨壮族医学生身体成分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就读的561名20~24岁壮族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的体成分测量仪测量骨量和肌肉量,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结果 20~24岁组壮族医学生的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同一年龄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20~24岁组壮族医学生的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同一性别与前一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骨量男、女生人数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10.21%和25.15%。结论壮族男女医学生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波动,同一年龄组上述四项指标男生增长的速度要高于女生;男、女生低骨量患病率分别占一定比例,低骨量会导致骨质疏松,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脂联素可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单碱基延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广西百色地区302例壮族男性的脂联素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63539、rs12495941、rs266729和rs3774261)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与结论:以5个多态性位点作为自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检测结果显示,仅rs3774261多态性与跟骨超声振幅衰减显著相关(OR=1.948,95%CI:1.184~3.203,P〈0.01),并独立于骨量减少的传统危险因素。对基因型进行纯合子与杂合子合并后的协方差分析显示,仅rs3774261的AG+GG与AA基因型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G+GG型对骨密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A型是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证实,脂联素基因第2内含子rs377426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