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过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的社区癫癎性精神障碍患者5年来的成效。方法调查42例经过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研究组)和42例社区自然康复(对照组)的癫癎性精神障碍患者资料,总结比较两者5年来的康复成效。结果经过5年社区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的患者脱落人数少(4.76%),复发率低(17.50%),再住院少(7.50%);病情明显改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恢复好,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心理社会干预对社区癫癎性精神障碍的康复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所致精神残疾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精神残疾评定的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97例心境障碍患者设为心境障碍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评定精神残疾状况.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单身、病前有个性缺陷、丧失劳动能力、1级残疾比例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总分、理解与交流、与他人相处、社会参与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心境障碍组(P<0.05或0.01);受教育年限、病程均显著低于心境障碍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均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精神残疾的重性精神疾病,两者致残的病程及残疾程度等有所不同,但均应作为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区化管治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对2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区化管治,分析管治前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并与79例未实施分区化管治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结果 分区化管治4年效果显著,研究组每年新参与的康复人数(年增长率20.5%~72.0%)和治疗依从性(从29.1%提高到6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复发/恶化率逐年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的社会功能(全劳力从2.9%提高到38.1%)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社会影响(从36.3%降到0%)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区化管治模式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明显提高康复效果,减少资源浪费,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苯二氮革类药物(BZD)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BZD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5%的病例使用BZD,以应用氯硝安定为多。结论 苯二氮(?)类药物并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较长,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BZD的依赖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系汕头市精神残疾评定指定医疗单位,参与换发和申领残疾证评定鉴定工作。为了解汕头市精神残疾的主要病种分布、残疾等级及相关因素,我们对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鉴定的精神残疾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残疾程度分布情况及探讨影响其程度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0月评定为重性精神病精神残疾的患者2 236例,采用WHO残疾评定量表Ⅱ(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Ⅱ,WHO-DASⅡ)对患者进行评分,将精神残疾划分为4个等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影响残疾程度的有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 236例患者WHO-DASⅡ6个领域得分:理解与交流(19.8±7.4)分,四处走动(15.4±5.7)分,自我照料(12.5±8.2)分,与他人相处(17.4±9.1)分,生活活动(24.9±9.8)分,社会参与(28.6±6.9)分。精神残疾等级分布及WHO-DASⅡ总分:残疾等级一级占57.11%,WHO-DASⅡ总分(124.7±12.7)分;二级占24.19%,WHO-DASⅡ总分(110.1±9.8)分;三级占10.96%,WHO-DASⅡ总分(92.7±10.3)分;四级7.74%,WHO-DASⅡ总分(86.3±9.4)分。不同类型精神病残疾等级比较:精神分裂症4个等级分别占60.27%、24.37%、8.38%、6.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5,P<0.05);情感性精神病4个等级分别占45.36%、23.71%、22.68%、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P<0.05);精神发育迟滞4个等级分别占50.00%、22.02%、17.26%、1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5);其他精神病4个等级分别占21.74%、20.29%、34.78%、23.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0,P<0.05)。病程、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家庭经济、治疗依从性是精神残疾程度的影响因素(t=3.125、2.034、2.117、1.973、2.268,均P<0.05)。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较重,针对其影响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的重点防控,有利于减轻或延缓精神残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期开展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简称"精防日")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中推广"精防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市19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区化管治并实施"精防日"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实施半年和实施1年后分别评定患者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病情恢复程度。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的疾病知识、预防复发知识、药物治疗知识的知晓率极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的知晓率为1.0%~10.6%,干预1年后提高到26.8%~59.1%(P<0.01);治疗依从率实施干预后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仅为2.0%~6.1%,干预1年后显著提高到38.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社会功能缺陷的比例逐渐减少,实施前社会功能缺陷者占18.7%~29.8%,实施半年后降为8.6%~16.7%,实施1年后降至4.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实施前为6.3±1.6分,实施半年后降为3.2±1.1分,实施1年后显著降至1.7±1.4分,而BPRS总分实施前(49.6±10.8分)显著高于实施后(半年为41.5±7.6分,1年为30.5±4.3分)。结论汕头市"精防日"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用系统干预的方法对预防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复食的作用。方法对60例滥用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运用系统干预治疗(研究组)并和60例没有经过系统干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经过系统干预治疗后,在半年时和1年时的复食率、SCL-90、SDS和SAS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组在半年和1年时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1年时父亲过分干涉和保护、母亲在半年和1年时过分干涉和保护、1年时父亲拒绝与否认、半年和1年时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组主观上获得支持和客观上获得支持,以及感觉对支持利用度在1年时均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评定研究组在半年时和1年时好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的复食率,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汕头市精神病社区"精防日"康复模式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的远期效果,为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积累资料.方法 以1996-06~2010-05间,在社区接受"精防日"康复服务的精神病患者 4 181例为对象,调查康复资料,分析康复年限与康复效果的关系.结果 接受社区"精防日"服务时间越长,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汕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的感知、治疗依从性、社区随访服务的评价,为提高管理治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质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2~8月对汕头市7个区县在册在管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7198人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区县分别抽取2个镇(街道),对所抽取的镇(街道)再分别抽取10名患者、10位家属和3名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的感知、治疗依从性、社区随访服务的评价进行调查分析。受访者最终纳入137例患者、138名家属和41名精神病防治人员,采用访谈调查法对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传统方法收集数据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34.3%患者和32.6%家属对疾病认知不全,22.6%患者和23.2%家属存在病耻感。(2)26.3%患者对治疗不依从、29.9%患者无自知力,53.3%患者和24.6%家属对药物副作用和成瘾性认识不当,35.0%患者和13.0%家属存在病好不用药的误区。(3)29.2%患者和31.2%家属厌烦长程服药,24.8%患者和21.0%家属感到被社会隔离,17.5%患者感到得不到支持和18.8%家属承认对患者关心不够。(4)31.4%患者不主动接受随访服务,37.2%患者和20.3%家属不配合随访医生,21.2%患者和10.1%家属对随访服务不满意。(5)精神病防治人员基本能掌握辖区患者的病情和定期开展随访服务(90.2%)、掌握应急处置方法(92.7%)、有开展培训(97.6%)。但精神病防治人员的精神科执业比低(58.5%)而且多为兼职(78.0%),平均工作年限为(5.7±1.4)年,对社区随访服务的满意度较高(95.1%),但认为精神病防治工作困难较大(36.6%)、对身兼多职承担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感到不满(31.7%)。结论汕头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初显成效,对社区随访服务较满意,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认知水平仍偏低、服药依从性差、负性情绪较明显、对药物治疗存在顾虑。有必要加强人员专业化专职化,对患者和家属开展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和合理情绪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