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兔的基底动脉周围脑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SAH模型,将45只硬膜外阻滞成功的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n=15):对照组、假手术组和HTEB组;然后各组再分为注血后l、7、14 d三个亚组(n=5)。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注射前和注射后1、7、14 d动物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测量并比较各组基底动脉周围脑组织GR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6]含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基底动脉Vm、血清中TNF-α、IL-1和IL-6含量最高,HTEB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三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脑组织中GR表达水平假手术组最高,HTEB组次之,对照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HTEB可增加SAH后CVS的兔基底动脉周围脑组织GR的表达,并抑制TNF-α、IL-1、IL-6过度分泌,从而减轻CV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12)和左冠状动脉结扎组(LAD组,n=36),LAD组大鼠再随机分为心衰组(CHF组,n=14)和硬膜外阻滞治疗组(HTEA组,n=14).4 wk后各组均经寰枕关节置入PE-10导管至胸段硬膜外腔,置管术后24 h S组和CHF组于硬膜外腔注入9 g/L生理盐水(100 μL/kg,2次/d,4 wk).HTEA组于硬膜外腔注入125 g/L布比卡因(100 μL/kg,2次/d,4 wk).4 wk后行超声多普勒测定心功能的参数;测量和计算心脏与体质量(HW/BW)、左心室与体质量(LVW/BW)的比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测定心肌组织β3AR和eNOS mRNA.结果:与CHF组相比较,HTEA组的LVEDd和LVEDs减小,EF和FS有所增加;HW/BW和LVW/BW有所降低;β3AR和eNOS 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改善MI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减缓心室重构,降低或延缓β3AB和eNOS mB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复合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HTEB组(H组)、尼莫地平组(N组)和HTEB复合尼莫地平组(HN组)。经颅多普勒检测兔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测定内皮细胞Bcl-2、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基底动脉Vm均明显升高,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细胞凋亡指数(AI)、Bcl-2表达、Caspase-3表达升高(P<0.01)。与C、H和N组比较,HN组基底动脉Vm明显减慢,管壁增厚减轻、管腔增宽,Bcl-2表达升高,AI和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尼莫地平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且优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或尼莫地平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晓智  刘灿辉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6):101-101,99
我们用小剂量维库溴铵对抗琥珀胆碱诱导插管时的肌颤反应 ,解除术后肌痛问题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7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 ,年龄 1 8~ 53岁 ;男 48例 ,女2 7例 ;ASA ~ 级。术前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5例 ,全部采用芬太尼 4μg/ Kg、 2 .5%硫喷妥钠6mg/ Kg、琥珀胆碱 2 mg/ Kg诱导插管。A组不另给药 ;B、C组诱导前 3分钟分别预注安定 1 0 mg、维库溴铵 0 .0 2 mg/ Kg。插管后观察三组的肌颤反应 ,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变化 ,术后随访肌痛情况 ,资料统计以 t检验或 x2 检验 ,P<0 .0 5为差异显著。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7例前列腺增生高龄患者,随机分为Ⅰ(n=24)、Ⅱ(n=23例)两组,均采用L3、4腰麻。Ⅰ组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4.47mg/ml,Ⅱ组浓度为8.94mg/ml。两组均是一次性自蛛网膜下腔注入3ml。结果(1)麻醉平面和麻醉持续时间虽然两组不尽相同,但是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运动阻滞时间Ⅰ组150.4±16.3min,明显短于Ⅱ组172±19.8min;(3)两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没有明显区别,高血压患者接受麻醉后血压下降明显,给予常规处理后可以迅速恢复正常;(4)Ⅰ组的运动阻滞轻于Ⅱ组;(5)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4.47mg/ml组与8.94mg/ml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均能产生满意的麻醉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低浓度对运动阻滞比较轻,与感觉恢复接近。  相似文献   
6.
背景:原位肝移植术中供肝再灌注早期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综合征,它是导致移植后原发肝功能衰竭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严重程度与下腔静脉阻断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可缩短下腔静脉阻断时间。 目的:进一步观察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对新肝循环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常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进行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观察,于2006—12/2007—06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患者39例。 方法:将39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按灌注方法分为2组,19例患者采用下腔静脉逆灌注法,20例患者采用门静脉正向灌注法。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移植前、无肝期、新肝期的有创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供肝复温缺血时间。 结果:①下腔静脉逆灌注组患者的供肝复温缺血时间短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②新肝开放1min,新肝期5,10,15min下腔静脉逆灌注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程度均小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新肝期5,10min下腔静脉逆灌注组的中心静脉压低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 结论:与传统门静脉正向灌注法相比,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可明显缩短供肝复温缺血时间,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移植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急腹症的诊断是临床工作中一棘手问题。腹膜炎鉴别诊断的病种较多,产科文献中由腹内异物引发妊娠期急腹症者尚未见报道,本文为首例。 患者35岁,G_4P_3,孕24(+2)周,主诉腹痛进行性加剧48h,先为全腹隐痛,后发展为右下腹局限性剧痛。8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此次妊娠前2年行双侧输卵管再通术。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不发热,发育营养良好,痛苦貌,宫底高25cm,脐下闻及正常胎心音,麦氏点周围局限性压痛,无弥漫性腹膜炎表现。宫颈口未扩张,胎儿监示无规则宫缩,超声检查证实宫内单胎妊娠,胎儿成活,大小与孕周相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小剂量多巴胺对使用罗库溴铵的老年全麻患者肌松作用消退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胃肠道手术且全凭静脉麻醉的70~80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例.A组(1 μg组)、B组(3 μg组)、C组(5 μg组)三组为多巴胺治疗组,进腹常规探查后开始持续静脉输注既定小剂量多巴胺;D组为对照组.术毕各组分别记录罗库溴铵停药时始至拇内收肌TOF值恢复到75%的时间(t)、肌松恢复指数RI(TOF值从25%恢复到75%所用的时间)和MAP.结果 B、C组T、RI明显短于D组(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输注,可以部分地对抗老年全麻患者术后罗库溴铵清除时间延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单次静脉给药对老年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脱敏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循环抑制机制。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n=10)。低剂量组(L组):丙泊酚1.0mg/kg,高剂量组(H组):丙泊酚2.0mg/kg,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全麻诱导前,静脉单次注药。给药前后3min,记录SBP、DBP和HR变化,同时抽取外周静脉抗凝血各15mL,Boyum法分离淋巴细胞,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总蛋白、胞膜和胞浆蛋白中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放免法检测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H组给药后均可引起SBP、DBP、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及胞膜B1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胞浆B1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水平增加(P〈0.05或P〈0.01);与L组比较,H组的指标变化明显(P〈0.05)。组间两两比较,淋巴细胞总蛋白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水平变化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丙泊酚单次静脉给药可引起老年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1肾上腺素能受体脱敏,且呈剂量依赖性,与促进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由胞膜内化进入胞浆有关;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脱敏可能是丙泊酚的循环抑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顽固性心绞痛(RAP)的治疗效果,监测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方法61例RAP患者接受TEA治疗,停用硝酸甘油.观察疗效、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EA前及TEA后第14天ET-1水平.结果TEA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100%,TEA后30分钟、24小时、第7天和第14天血压、心率虽较TEA前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数和ST压低值显著减少(P<0.05);TEA后第14天ET-1浓度较TEA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TEA治疗对PAP患者疗效满意并改善心肌供血,可能与ET-1浓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