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微循环显微镜活体观察动脉化静脉皮瓣,发现术后早期皮瓣微血管绝大部分处于关闭状态,原因与静脉短路循环,高压高氧动脉血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微血栓形成等有关。72小时后微血管灌流明显改善,根据皮肤扩张器能增加组织血管密度,以及静脉内皮细胞对动脉血流需逐渐适应的特点,对皮瓣进行改造后,其成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关于辐射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往大部分文献报告,均为局部照射的实验结果,且多侧重于病理形态变化的研究,对全身照射后心—血管功能改变的研究较少,尤其是超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心—血管功能改变的研究更为少见。本实验用~(60)Co γ—射线2 Krads和20Krads一次全身照射大鼠,照后不同时间观察心输出量等六项功能指标,以期探讨肠型和心血管型放射病时心—血管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差异,为今后肠型和心血管型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循环显微镜活体观察动脉化静脉皮瓣,发现术后早期皮瓣微血管绝大部分处于关闭状态,原因与静脉短路循环,高压高氧动脉血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微血栓形成等有关。72小时后微血管灌流明显改善,根据皮肤扩张器能增加组织血管密度,以及静脉内皮细胞对动脉血流需逐渐适应的特点,对皮瓣进行改造后,其成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墨汁灌注、塑料灌注、扫描电镜观察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来研究肠道粘膜微循环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观察了大鼠~(60)Co全身一次照射20GY后肠道微循环的改变。发现照后不同时期血管与粘膜有相应变化,血管先收缩,而后扩张,再收缩;血管口径粗细不一,照后24小时后改变更显著,绒毛上端血流中断,在扫描电镜下小肠绒毛血管网呈火山喷口式,血管断端呈鼓锤状。从透射电镜下可见血管口径数量改变的原因是内皮先有肿胀,而后有变性、坏死以及增生,终而可阻塞血管。血流中断与绒毛细胞上部脱落坏死并行。  相似文献   
5.
肠腺底部的干细胞不断增殖分裂产生新的干细胞或分化细胞,由此填补绒毛顶部脱落的细胞。这样,不仅使肠腺和绒毛维持一定的细胞数目,而且使小肠上皮经常处于更新状态。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大多数采用压片法、组织切片、大结节和微结节以及放射自显影等技术。对小鼠小肠上皮这一更新系统作了较多的研究。虽然一些问题得到了证实,但有关上皮细胞与动物年龄、单个肠腺内有丝分裂细胞数分裂指数同其细胞总数,以及有丝分裂细胞与干细胞的关系等问题,尚未见系统报道,而且大鼠研究的资料更为少见。为此,本实验用压片法,试图对大鼠小肠上皮更新系统,作一些比较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有关大白鼠正常心电图资料报道较少,且各作者之结果差异颇大。鉴于目前大白鼠在实验室中应用日益广泛,常将心电图作为筛选和观察实验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我们选用我校动物所繁殖之健康成年大鼠100只,其中雄鼠75只,雌鼠25只,体重248±44克,在乙醚轻度麻醉下,取仰卧位,用热笔式直接描记型心电图机记录6个肢导和一个单报中央胸导的心电图。纸速50毫米/秒,定标电压1毫伏=20毫米。各导均用短针电极刺入皮下,肢导电极安放部位与人相同,胸导刺入动物心搏最强点处皮下(胸骨左缘第5肋间距中线约1厘米处)。100例正常心电图资料经统计、分析后小结如下:一、大白鼠正常心电图各成分之正常值及特点:100例均为窦性心律,心律齐,心率为370~500次/分,均值为418±34次/分。P 波在aVR 和aVL 导联为负向,其他各导均为正向,各导P 波电压间差异较大,而时间除aVL 和V 导外均相近,均值为0.0173±0.0043秒。  相似文献   
7.
文献中有些关于局部照射后心脏病理改变和心电图改变的报导。而对超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心脏机能改变研究不多,尤其是鼠类的则更少。 本实验用~(60)钴r-射线一次全身照射大鼠,照后作临床和心电图方面的观察,并配合功能检查作了组织切片分析,以研究心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作大鼠回肠外置于腹部皮下手术,开两个观察口。伤口愈合后进行~(60)Co-γ射线10Gy全身照射。照射前及照射后观察小肠绒毛微循环变化。结果表明。照后6h,绒毛微血管网模糊或轻度扩张;照后24h,绒毛微血管扩张,血流速度稍慢;照后48h,上述改变加重;照后72h,毛细血管网消失,微血管驰张伴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或血流淤滞,组织学检查显示绒毛裸露与微血管扩张。本实验证明,超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小肠绒毛微循环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应用激光衍射法测定急性白血病(AML和ALL)8例,慢性白血病(CML)9例及非何杰金淋巴瘤(NHL)8  相似文献   
10.
大鼠经6和20Gy60coγ 线全身一次照射后,循环代偿功能尚好,动脉血压可保持在正常水平。20Gy照射后心输出量和小肠血流量早期明显增加,晚期急剧减少。200Gy照后心肌严重损伤,心输出量和心脏血流量早期即出现明显减少,循环代偿功能丧失,动脉血压呈进行性下降。300Gy照后可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心血管功能可发生200Gy照后更严重的变化。本文还讨论了心血管系统辐射损伤在放射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心血管功能变化的角度对急性放射病的分型提出了一定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