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科接受外科手术的205例PTC合并HT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接受了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PTC合并HT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2.7% (108/205),颈淋巴结转移遵循以中央区为第1站的规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0.2%,103/205)高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15.1%,31/205) (P=0.000).性别(r=0.009,P=0.904)、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r=-0.050,P=0.536)和原发肿瘤病灶数(r=0.119,P=0.096)均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年龄(r=-0.140,P=0.043)、原发肿瘤大小(r=0.185,P=0.010)和肿瘤外侵(r=-0.340,P=0.010)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鉴于PTC合并HT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区淋巴结由于转移假阳性率较高,因此在考虑行淋巴结清扫时应持谨慎态度.对于青少年或年龄≥45岁、原发肿瘤较大以及肿瘤外侵的患者,可酌情考虑Ⅰ期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 HT)并存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并存HT的218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甲状腺癌与HT并存占同期所有甲状腺癌手术病例的12.6%(218/1731), 占同期手术治疗、病理证实HT病例的41.1%(218/531), 病理组织学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占95.4%(208/218)。甲状腺癌合并HT组较未合并HT组更好发于女性(94.1%vs.77.7%, P=0.000 1), 超声诊断率低(51.8%vs.75.1%, P=0.0001), 冰冻诊断率低(78.4%vs.94.8%, P=0.000 1), 微小癌发病率更高(43.0%vs.32.9%, P=0.043), 淋巴结转移率更低(55.0%vs.63.3%, P=0.048), AJCC/UICC分期更早(Ⅰ期80.7%vs.67.1%, Ⅳ期4.1%vs.8.4%, P=0.0001)。  结论  甲状腺癌与HT关系密切, 二者并存具有好发于女性、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好等临床特点, 甲状腺全切除或者近全切除+Ⅰ期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应作为其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沉默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后对乳腺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用重组慢病毒感染乳腺癌MD–MBA–231细胞,干扰TLR4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shTLR4(沉默)的TLR4蛋白表达水平。(2)加入外源性刺激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并设置空白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BS),Western blot法检测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shTLR4(沉默)及MDA–MB–231/shControl(对照)细胞中下游信号因子相关蛋白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水平。结果:(1)在沉默TLR4基因后,MDA–MB–231/shTLR4细胞的TLR4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沉默TLR4基因后,HMGB1对于MDA–MB–231/shTLR4(沉默)细胞中下游信号因子相关蛋白NF–κB、IL–6、VEGFa的表达水平促进作用较MDA–MB–231/sh Control(对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沉默TLR4基因后,MDA–MB–231/sh TLR4(沉默)下游信号因子相关蛋白NF–κB、IL–6、VEGFa表达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croRNA-155(miR-15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 特征的相关性,miR-155指导PTC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86例PTC患者的癌及癌旁新鲜组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 miR-155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8%(60/86)的PTC患者癌组织的miR-155表 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上调,相对上调倍数为2.63±2.73倍;而在表达上调组中,PTC原发灶更大[(1.66±0.96)cm vs(1.19±0.52)cm, P=0.021];更容易出现甲状腺包膜外侵犯(56.7% vs 23.1%,P=0.004);淋巴结转移率更高(70% vs 46.2%,P=0.036);具有更晚的 TNM分期,Ⅲ~Ⅳ期的比例更高(20% vs 0%,P=0.014)。PTC癌组织中miR-155相对表达量(ΔCT)高低与淋巴结转移个数具备 一定的相关性(r=0.531,P=0.001)。结论PTC中miR-155的高表达具有更大肿瘤病灶,更易甲状腺包膜外侵犯,更高颈部淋巴 结转移率及更晚的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点,可能作为不良临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HPT)患者术中动态监测甲状旁腺激素(IOPTH)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6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5年以后术中行IOPTH监测患者22例(IOPTH组),2005年以前术中未行IOPTH监测的患者14例(常规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与治疗效果。 结果:与常规组比较,IOPTH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72.95±24.34)min vs.(81.86±29.46)min,P=0.000],术后短期(1个月内)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患者比例增加(90.9% vs. 57.1%,P=0.018),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减少(4.5% vs. 28.6%,P=0.042)。IOPTH监测对于判断高功能病灶完全切除与否的敏感度为100%,准确率为95.5%。 结论:PHPT手术中,在术前定位基础上联合IOPTH,有助于判断功能亢进腺体是否全部切除,避免遗漏多发病变腺体及不必要的双侧探查,缩短手术时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CC族趋化因子受体4 (cc chemokine receptor 4,CCR4)和CCR7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TNBC、HER 2过表达型乳腺癌、TNBC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3组,各38例)和管腔型乳腺癌组织(40例)中CCR4和CCR7的表达。结果 在TNBC组织中,CCR4和CCR7的表达率分别为47.4%(18/38)和50%(19/38),与非TN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4)。CCR4表达与TNBC肿瘤直径(P=0.023)、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6)、肿瘤分期(P=0.016)和远处转移(P=0.028)相关。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R4表达与TNBC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关(P=0.018)。CCR7表达和TNBC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8),而与TNBC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OS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是TNBC患者D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5),而CCR4是TNBC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2)。结论 TNBC中CCR4和CCR7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CCR4可作为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表现为乳头溢液,可伴有乳房肿块。它主要发生在乳腺中小导管及末梢小导管,是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的一种乳头状增生性改变,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技术在不可扪及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55例患者,共346个不可扪及乳腺病灶(病灶直径为0.5~1.3cm)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结果 255例346个不可扪及乳腺病灶均完全切除,平均旋切6次。单个肿块切除的平均时间为8min。术后病理结果:346个病灶中,289个为纤维腺瘤,39个为乳腺腺病,2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8个为乳腺囊肿,6个为导管扩张,2个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腋窝淋巴结均为阴性。术后随访3~12个月,6个月复查乳腺B超。3例出现局限性血肿,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淤斑。6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B超发现复发,行二次手术,复发率为2.4%。结论对于不可扪及的乳腺病灶,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纳米炭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cN0DTC患者,随机分为2组:使用纳米炭组和未使用组各45例,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统计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微小淋巴结个数、转移淋巴结个数、转移例数、染色淋巴结个数及转移情况、甲状旁腺误切个数,监测术后24,48,72h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记录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的损伤情况。结果:纳米炭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数、微小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例数、染色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情况及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随访12-22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死亡发生。结论:纳米炭可明显提高cN0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尤其微小(≤2mm)淋巴结的数目。染色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肿瘤的准确分期及局部控制有所帮助;同时可保护甲状旁腺,减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碘营养水平地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碘与甲状腺癌(TC)之间的关系。 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和预调查,选择福州市平潭县和永泰县作为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采集2011年两地三年级学生清晨空腹尿标本,运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值;收集福建省肿瘤防治中心记录的两地全民补碘以后TC发病的详细资料,分析两地DTC的发病情况及TC病理类型构成比的变化。 结果:2011年平潭县碘营养水平高于永泰县[(281.3±171.9)μg/L vs.(151.4±77.2)μg/L,t=18.44,P=0.00];与往年比较,平潭县碘摄入不足的比例逐渐减少,但摄入超足量和过量的比例则逐渐增高,永泰县碘摄入不足的比例逐渐减少,碘摄入超足量和碘过量的比例趋于稳定,而碘摄入足量的比例逐渐增高。2001—2011年,平潭县DTC的平均年发病率52.725/10万,标化发病率50.945/10万,永泰县平均年发病率1.837/10万,标化发病率1.78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无论是高碘地区还是适碘地区,女性DTC发病率均比男性高,且高碘地区女性 比例更高(5.34:1 vs. 2.74:1,χ2=6.15,P=0.02)。与永泰县比较,平潭县DTC比例更高(98.5% vs. 91.0%,χ2=23.95,P=0.00),乳头状癌(PTC)占绝大多数(95.0% vs. 83.3%,χ2=4.76,P=0.03),未分化癌(ATC)更为罕见(0.1% vs. 1.3%,χ2=8.49,P=0.00)。 结论:高碘地区及适碘地区DTC的发病率均在增高,但高碘地区发病率远高于适碘地区,并以女性多见。TC增高的趋势主要见于DTC,尤其见于PTC,而ATC则变得更为罕见,这种趋势在高碘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