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用于四角融合的内固定器械和方法.方法根据国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作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取32侧成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标本,分别采用NT-FCAC和克氏针固定,体外模拟四角融合术,用858型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858-MTS)测试其固定强度;2件NT-FCAC施加20~200N循环拉伸载荷(1Hz),观察NT-FCAC的形变情况;分析试验结果,评价NT-FCAC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NT-FCAC固定臂产生的回复力可将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聚合于一体,体部可遮挡植入上述4处腕骨间关节间隙的松质骨,防止其滑脱;NT-FCAC组固定强度大于克氏针组(P<0.05);2件NT-FCAC发生形变达到6%时,施加的载荷次数分别为4 239次和4068次.结论NT-FCAC的设计符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解剖特点,其固定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疲劳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达骨性愈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26例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2~30个月,依据Gar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掌侧组优49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92.4%;背侧组优4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2种手术入路,在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基于骨折类型、患者情况及内固定特点。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例拟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前应用CDFI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动脉的血管内径、位置、数量,并作体表定位,与手术对照。结果 36条穿支动脉内径约0.5mm-2.0mm,经手术验证CDFI定位符合率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可对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价,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数字骨科技术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体位及交叉进针的顺序。[方法]回顾性研究比较本科3年来收治的70例儿童Gar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A组术前常规X线检查,术中常规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术前增加CT检查,并分析骨折远端旋转移位趋势,根据术前规划制定前臂旋转复位方式,并根据旋转方位制定进针顺序。[结果]利用基于CT建立的数字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其手术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功能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Ⅱ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有其客观规律。术前规划有助于正确的复位和维持,交叉进针的顺序应该根据维持复位时前臂的旋转姿态来制定。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结合VSD在MML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MML患者的CT及MRI dicom格式的图像资料导入Mimics软件,组合后计算出皮下积液的3D模型。根据体表结构特点将积液区划分为各个分区。外科引流,处理囊壁,全层打包结合VSD持续引流。[结果]术后随访,7例患者全部愈合无复发,无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2例出现皮神经麻痹,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结论]数字骨科技术结合VSD在治疗慢性MMLs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秦文  廉凯  胡杨  吴农欣 《骨科》2015,6(6):295-29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12例拟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患者,于术前应用CDFI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动脉的血管内径、位置、数量,并作体表定位,于术中验证该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48条穿支动脉的内径为0.50~1.48 mm,经手术验证CDFI的定位符合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可对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价,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修复足前端创面3例。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均续于腓浅神经,行于踝间线时位于中点内侧(0·7±4·3)mm,直径为(2·59±0·54)mm,主干于踝间线远端(3·0±1·5)cm处发出1~3条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6·9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踝间线近端(4·1±0·5)cm,直径为(0·81±0·13)mm;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近端(1·4±0·2)cm,直径(0·48±0·08)mm;第二趾蹼尖近端(1·5±0·3)cm,直径(0·46±0·08)mm。临床应用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逆行皮瓣转移是一种理想的修复足前端创面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索长段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方便安全的入路,稳定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后方入路或外侧入路,单动力加压钢板(DCP)固定24例(单钢板组).外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18例(双钢板组)。分析2组的桡神经损伤例数,内固定失效例数及功能恢复有无差异。结果2组发生桡神经损伤的概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单钢板组为70.8%,双钢板组为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入路的双LCP固定治疗长跨度的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具有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以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为主,但尚存在操作中难以判断钢板位置同腕关节面边缘的距离,可导致螺钉穿出关节面的并发症。关节镜或操作中透视各有利弊,缺乏简单易行且有效的关于钢板放置定位的方法。 目的:探索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的放置定位及计算机仿真在此治疗前规划的作用。 方法:收集20例成人桡骨CT断层数据,通过MIMICS软件建模,在MIMICS中装配桡骨和掌侧钢板,测量最佳的关节面边缘同钢板远排螺孔中心的距离,求其标准差及均值。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3例分为2组,常规规划组治疗前常规X射线及CT阅片,计算机规划组治疗前根据计算机测量的数据辅助规划。 结果与结论:常用斜T型掌侧锁定钢板的安置安全区为:螺钉孔中心距关节面边缘均值男性为11.13 mm,女性为10.97 mm。计算机规划组患者治疗中透视次数及操作时间显著少于常规规划组(P 〈 0.05)。提示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有效确定桡骨远端掌侧钢板的适当位置,应用于治疗前规划中有助于减少老年骨折患者的透视及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