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肢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形成及功能挽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形成以及侧胸和背部组织在功能挽救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年9月共收治6例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所有病例行一期再植或寄养再植。术后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100°位石膏或支具固定,6周后去除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6例患者再植均顺利成活,随访3个月~2年,术后肩关节外展50°~90°,前屈50°~70°,后伸20°~30°,内收20°~40°;肘关节屈曲100°~140°,伸-20°~0°;重建术后3个月时屈肘肌力达Ⅳ~Ⅴ级。结论充分利用侧胸和背部组织特点进行分期、分层手术,解决创面覆盖和功能重建互相干扰的矛盾,是挽救严重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上肢,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术后肌力及耐力的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的2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例;年龄26~60岁,平均35.7岁;右侧11例,左侧12例;伤后0.5~7.0 d...  相似文献   
3.
将自行研制的单臂微型外固定器用于32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先在透视下尝试牵引复位,拇指外展牵引下能够达到基本复位时行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未累及腕掌关节者直接于骨折近端固定骨针,Bennett骨折或Rolundo骨折的近端进针点选在大多角骨.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无骨折移位、固定松动及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6%.认为单臂微型外固定器用于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具有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创伤小、可早期功能康复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手术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显著高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改良髂股入路、髂股双切口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对95例101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内固定术,通过回顾性研究,在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相似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手术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髂股双切口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但相关并发症较多;改良髂股入路虽手术时间稍延长,但术中出血少(P〈0.05)、相关并发症较少。结论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 )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同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中的一类真菌,又俗称舞茸(Maitake),在民间有较长的食、药用历史[1-3]。早期的研究证实,从灰树花中萃取的灰树花多糖,核心成分由具有β-(1-3)侧链的β-(1-6)葡聚糖和具有β-(1-6)侧链的β-(1-3)葡聚糖组成,是包含有葡聚糖、葡萄糖、木糖、岩藻糖、甘露糖、丰乳糖及少量蛋白质的异聚糖复合物,是灰树花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1-5]。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1-4,6]发现,灰树花多糖在降血糖、调节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肝炎病毒、抗HIV、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以及抵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就灰树花多糖的生物学活性作一综述,以期为灰树花多糖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操作技巧进行总结,并对所做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应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1 475例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总结成功率。结果1475例结肠镜操作成功率为96.5%。回肠末段到达率为38.6%,熟练操作者达85.3%。并发症发生率为0.1%。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一种安全、效率高的结肠镜检查方法,有省时、省人力、用镜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改进治疗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改进治疗股骨干骨折张伟佳侯树勋王富李文锋带锁髓内钉扩大了髓内钉的应用范围[1]。由于其固定可靠,病人可早期负重行走,因此,近十年来国外已作为股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远端锁钉改进及使用方法锁钉采用317L钢材。制成有1.5mm直径空...  相似文献   
9.
火器伤骨折固定方法对其感染和细菌学特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火器伤骨折的细菌学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法对火器伤骨折感染的影响。方法:建立犬股骨火器伤骨折模型,采用石膏、钢板和外固定器等骨折固定方法,观察其细菌学特点(分类和定量),分析其感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外固定器治疗组伤道细菌量较少,感染率较低。石膏固定组感染的病原菌常与伤道初期污染菌有关。外固定器和钢板固定组常见医原性感染。结论:外固定器技术能可靠固定骨折,又避免了对骨折局部的不良干扰,利于火器伤骨折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左侧93例,右侧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d,平均2.5d。133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4.5—6.3cm,1例患者在1.2cm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1.0—1.5cm的横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MRI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下远近端分别经皮交叉置入EthieonMB66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术后基于跟腱残端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腓肠神经损伤3例;跟腱再断裂4例,其中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平均为99.6分,优133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法:优99例,良34例,差1例,优良率为99.3%。结论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