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后可出现失分化的现象,本文通过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FTC-133细胞株在低剂量131Ⅰ照射后摄碘能力的变化及甲状腺细胞特异蛋白(NIS、RSHR、TPO、Tg)及其mRNA水平变化,初步研究131Ⅰ照射与甲状腺癌失分化的关系.方法:培养的FTC-133细胞株,用诊断剂量的131Ⅰ内照射(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测量细胞摄125Ⅰ能力的变化,并利用蛋白印迹法、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荧光检测NIS、TSHR、TPO、Tg蛋白含量和定位,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上述蛋白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131Ⅰ照射使FTC-133细胞摄125Ⅰ能力(cpm/min值)下降,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15μCi照射48h吸碘率下降最明显,下降率为34.6%(t=12.72,P<0.01),NIS、TSHR、TPO、Tg蛋白以及mRNA均下降,在48h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定位照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131Ⅰ照射可使FTC-133细胞摄碘能力下降,NIS、TSHR、TPO、Tg蛋白及mRNA水平下降,131Ⅰ照射可以使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出现分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可出现失分化的现象,本文通过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FTC-133细胞株在低剂量131^I照射后摄碘能力的变化及甲状腺细胞特异蛋白(NIS、RSHR、TPO、Tg)及其mRNA水平变化,初步研究131^I照射与甲状腺癌失分化的关系。方法:培养的FTC-133细胞株,用诊断剂量的131^I内照射(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测量细胞摄125^I能力的变化,并利用蛋白印迹法、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荧光检测NIS、TSHR、TPO、Tg蛋白含量和定位,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上述蛋白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131^I照射使FTC-133细胞摄125^I能力(cpm/min值)下降,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15μCi照射48h吸碘率下降最明显,下降率为34.6%(t=12.72,P〈0.01),NIS、TSHR、TPO、Tg蛋白以及mRNA均下降,在48h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定位照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131^I照射可使FTC-133细胞摄碘能力下降,NIS、TSHR、TPO、Tg蛋白及mRNA水平下降,131^I照射可以使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出现分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SPECT显像和全身骨显像对于分化性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灶检测能力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接受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17例(男8,女9),年龄(46~82)岁。8例乳头状腺癌,9例滤泡状腺癌。7例单纯骨转移,10例合并淋巴结和/或肺转移。所有患者在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转移灶前2d~10d均行18F-FDG SPECT显像和99mTc-MDP全身显像。使用SPSS11.0软件对组别之间比较行χ2检验。结果:17例患者共发现70个骨转移区。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71.34%(50/70)高于全身骨显像62.86%(44/7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18F-FDG SPECT显像97.76%(131/134)和88.73%(181/204)均高于全身骨显像91.04%(122/134)和81.37%(166/204),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5和t=4.34,P〈0.05)。结论:对于DTC骨转移的检测,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与全身骨显像相仿,而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全身骨显像。但是,对于小部分成骨性反应为主的DTC骨转移灶,全身骨显像更为灵敏。所以,18F-FDG SPECT显像不能完全取代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对于检测DTC骨转移仍然具有临床价值,可作为18F-FDG SPECT显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首次接受131Ⅰ治疗时年龄≤2l岁(5~21岁)D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0例患者中,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2例;单纯淋巴结转移7例,肺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31Ⅰ清除剩余甲状腺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转移灶位置以及病灶摄取131Ⅰ的程度等调整转移灶的131Ⅰ治疗剂量.以131Ⅰ全身显像、18F-FDG肿瘤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水平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50个月(6~110月),患者生存率为100%.20例患者中,病灶消除13例,好转或稳定5例,无效或进展2例.7例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消除4例,8例肺转移患者消除4例.随访期间未发生肺纤维化、继发肿瘤及生长发育异常等不良事件.结论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DTC患者(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患者),131Ⅰ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尿路感染患儿行99mTc-EC肾动态显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尿路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尿路感染患儿的99mTc-EC肾动态显像资料49例,男21例、女28例,平均3.37岁.结果 49例UTI患儿中,确诊合并有先天性尿路畸形者21例(42.86%),其中膀胱输尿管反流10例(47.62%),肾盂输尿管接合部狭窄7例(33.33%),肾重复畸形4例(19.05%).21例合并尿路畸形者中,17例(80.95%)出现肾皮质的形态改变或放射性分布异常,20例(95.24%)出现单侧或双侧肾图异常;而28例无尿路畸形的UTI患儿中,仅有1例(3.57%)出现双侧肾皮质的放射性分布异常,无1例出现单侧或双侧的肾图异常.结论 尿路感染患儿中开展99mTc-EC肾动态显像,可有效检出合并尿路畸形者,使其得到早期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转移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31^I治疗DTC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失分化现象与放射性碘(131Ⅰ)辐射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分为实验组(以经筛选不造成细胞增殖抑制剂量的Na131Ⅰ辐射细胞48 h,长期传代培养)、对照组(不加入Na131Ⅰ,长期传代培养)和空白组(细胞冻存,实验时复苏).测定各组细胞摄碘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各组细胞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钠碘转运体(NI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摄碘率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Tg、TPO、NIS、TSH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且以实验组下降尤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TPO、NIS和TSHR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FTC-133长期体外培养自动经历失分化过程,131Ⅰ辐射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可能与甲状腺特异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分化型甲状腺癌约有30%肿瘤发生去分化,以致于术后131I治疗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疗效差或无效。维甲酸作为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对于多种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发现,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131I治疗的10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85GBq,n=19)、中剂量组(2.22GBq和2.96GBq,n=50)和高剂量组(≥3.7GBq,n=37)。对实施^131I治疗前后及各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131I治疗前后,67例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记录完整(低剂量组18例,中剂量组37例,高剂量组1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总体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P〈0.05),但大部分(82.1%)仍在正常范围内。接受^131I治疗前后,106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肾功能检查结果记录。组内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治疗DTC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应用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131Ⅰ治疗的10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131Ⅰ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85 GBq,n=19)、中剂量组(2.22 GBq和2.96 GBq,n=50)和高剂量组(≥3.7 GBq,n=37).对实施131Ⅰ治疗前后及各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131Ⅰ治疗前后,67例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 记录完整(低剂量组18例,中剂量组37例,高剂量组1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总体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P<0.05),但大部分(82.1%)仍在正常范围内.接受131Ⅰ治疗前后,106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肾功能检查结果 记录.组内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Ⅰ治疗DTC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