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人博卡病毒(HBoV)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上海地区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集27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方法检测人博卡病毒NS1基因、并经测序确认,对所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进化分析,博卡病毒阳性样本同时检测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8种呼吸道相关病毒。结果271例标本中共检出HBoV阳性31例,检出率11.4%;21例存在混合感染,全年均有检出,阳性患儿中位年龄17个月(4个月-4岁),诊断包括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包括发热、阵发性咳嗽、咳痰、腹泻、呕吐、咽充血、湿罗音等,无死亡病例,门诊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住院患者;序列分析表明其中29例为HBoV1、2例为HBoV2、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100%,氨基酸同源性96%-100%。结论HBoV1是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重要病原,HBoV2在该地区首次检出,临床症状及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探讨其对T细胞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感染RSV后,分离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DC的数量和成熟标志;分离肺淋巴细胞并在体外培养,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Th2和Th1细胞因子的水平;在体外RSV或流感病毒(IFZ)感染骨髓衍生树突状细胞(BMDC)48h,检测培养体系上清中IL-12、IL-10水平。在BMD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IL—10,观察对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RSV感染小鼠肺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IL—13、IL-4和IL-5分泌显著增加,均高于IFZ感染小鼠(P均〈0.01);IFN-γ分泌水平在RSV或IFZ感染小鼠均升高,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小鼠后3d,肺DC数量增多,DC成熟标记分子MHCⅡ-Ⅰa、CD86和CDS0表达增加(P均〈0.01);IFZ感染BMDC48h,培养上清中IL—10显著增高(P〈0.01),而在RSV感染组不升高(P〉0.05)。在BMD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IL—10后,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增加,IL-13和IL-5的分泌水平受到抑制(P均〈0.01)。结论RSV感染过程中,DC数量增加,成熟度提高,但分泌IL-10不足,通过补充外源性IL-10实验证明这是RSV感染引起Th2反应为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急性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643例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HRV、RSV、ADV、IFV (A、B型)、PIV(1~4型)、HMPV、HCoV-NL63,HCoV-HKU1、HBoV.结果 共643例患儿采集了鼻炎抽吸物标本,年龄从11d至12岁,中位年龄为12个月,男402例,女241例;共检出病毒感染阳性标本369份,总检出率57.4% (369/643),2012年RSV检出率最高,2013年ADV检出率最高,新发现病毒中HBoV检出率最高,未检测到冠状病毒NL-63.6个月到1岁年龄段病毒的检出率最高,随年龄增长,病毒的检出率逐渐下降,病毒检出贯穿全年,诊断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结论 病毒是引起上海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以RSV和ADV为丰.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是一种在儿童疾病中较为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CD3^+T细胞受体α/β^+CD4^-CD8^-T细胞比例升高,慢性非恶性的淋巴结病、肝脾肿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在认为主要是由于编码CD95、CD95配体、半胱氨酸蛋白酶-10和8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