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汇总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特征曲线(SROC),行敏感性分析和异质性原因分析。使用Stata12.0软件判断发表偏移并绘制漏斗图。结果1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中文5篇,英文7篇)。①汇总敏感度0.95(95%CI:0.92—0.97),特异度0.89(95%CI:0.86—0.92),阳性似然比11.09(95%CI:5.73~21.49),阴性似然比0.07(95%CI:0.05~0.11),诊断比值比122.01(95%CI:65.08—228.75),SROC曲线下面积(AUC)0.9777,Q’指数0.933。②分别剔除样本量〈50文献、中文文献和回顾性研究文献的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诊断参数的95%CI与原数据有较大重叠。③特异度、阳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地域、PCT检测方法和细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可能不是异质性产生的原因。④以PCT5肛g·L。界值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SROCAUC和Q’指数最大。结论PCT在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使用PCT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仍需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热程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SBIs)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SBIs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同平均热程(<24、~48和>48 h)PCT、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诊断SBIs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汇总,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Stata 12.0软件判断发表偏倚并绘制漏斗图。结果 初检到442篇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中文1篇,英文10篇)。①平均热程<24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95%CI:0.69~0.80)和0.80(95%CI:0.77~0.83),SROC AUC为0.870(95%CI:0.817~0.923);WB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8(95%CI:0.41~0.55)和0.54(95%CI:0.51~0.58),AUC为0.484(95%CI:0.440~0.663);AN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0(95%CI:0.21~0.40)和0.78(95%CI:0.73~0.83)。②平均热程24~48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95%CI:0.79~0.91)和0.63(95%CI:0.60~0.67),AUC为0.857(95%CI:0.761~0.953);WB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5%CI:0.44~0.65)和0.46(95%CI:0.41~0.51),AUC为0.558(95%CI:0.479~0.636);AN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7(95%CI:0.28~0.66)和0.12(95%CI:0.08~0.17)。③平均热程>48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 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5%CI:0.75~0.90)和0.55(95%CI:0.50~0.59),AUC为0.816(95%CI:0.596~0.996);2篇WBC文献的敏感度分别为0.69(95%CI:0.41~0.89)和0.34(95%CI:0.28~0.41),特异度分别为0.81(95%CI:0.69~0.91)和0.29(95%CI:0.24~0.35);AN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95%CI:0.75~0.95)和0.40(95%CI:0.34~0.46)。结论 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诊断SBIs的价值,发热<24 h检测PCT有较高的特异度;发热24~48 h检测PCT有较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7月,按照QUADAS 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 1.4 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汇总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特征曲线(SROC),行敏感性分析和异质性原因分析。使用Stata 12.0软件判断发表偏移并绘制漏斗图。结果 1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中文5篇,英文7篇)。①汇总敏感度0.95(95%CI:0.92~0.97),特异度0.89(95%CI:0.86~0.92),阳性似然比11.09(95%CI:5.73~21.49),阴性似然比0.07(95%CI:0.05~0.11),诊断比值比122.01(95%CI:65.08~228.75),SROC 曲线下面积(AUC)0.977 7,Q*指数0.933。②分别剔除样本量<50文献、中文文献和回顾性研究文献的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诊断参数的95%CI与原数据有较大重叠。③特异度、阳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地域、PCT检测方法和细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可能不是异质性产生的原因。④以PCT 5 μg·L-1界值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SROC AUC和Q*指数最大。结论 PCT在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使用PCT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仍需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2008年1月-2010年3月到医院就诊及治疗的各种疾病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感染状况,探讨如何有效预防HIV医源性感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血清进行HIV(1+2)抗体检测,阳性者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认。结果在101718例各种疾病患者中,共检出412例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为0.4%。结论到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中,HIV阳性检出率远高于中国全人群感染率;对到院就诊治疗患者最好常规检测HIV抗体,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做到标准预防,可以防止HIV医源性感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以血清 e 抗原状况和患者年龄分组对 ALT<2×ULN 的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 HBV DNA水平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253例ALT<2×ULN 的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和 HBV血清标志物,分别按肝脏病理分级、e-抗原状态和 HBV DNA载量分组,比较各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重度肝脏炎症、纤维化组中 HBeAg 阴性比例均较轻度组高(P=0.043,P=0.033);重度肝脏炎症、纤维化组患者年龄均较轻度组大(P=0.004,P=0.000)。HBeAg阴性患者中高病毒载量组中肝脏炎症、纤维化患者比例较高(P=0.001,P=0.007)。≥38岁的 HBeAg 阴性CHB患者中,高病毒载量组较低病毒载量的患者重度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比例高(P=0.000,P=0.041),HBeAg 阳性 CHB 患者中,低病毒载量CHB患者比高病毒载量的患者重度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比例高(P=0.042,P=0.042),年龄<38岁的CHB患者无论是HBeAg阳性和阴性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严重程度与血清HBV DNA水平间均无相关。结论年龄是预测不同HBV DNA水平下CHB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对于ALT<2×ULN的CHB患者,均应积极建议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而对于≥38岁 HBeAg阳性低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5’-NT)、总胆汁酸(TBA)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罗氏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5’-NT、TBA、GGT、ALT含量。结果各组肝病患者5’-NT、TBA、GGT、AL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NT值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BA值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和<0.01)。GGT值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癌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和<0.05)。ALT值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低ALT值和5’-NT、GGT水平持续增高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硬化、肝癌的危险因素,TBA可较为敏感的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分泌、合成代谢功能。血清5’-NT、TBA、GGT可较为灵敏的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