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路易体痴呆(DLB)患者的视频~多导睡眠图,探讨路易体痴呆患者的睡眠结构。方法对临床诊断DLB28例及正常对照28人进行研究。所有入组者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视频~多导睡眠图(Video-PSG)监测。结果(1)睡眠结构分析:与对照组相比,DLB组总睡眠间期时间(SPT)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睡眠时间(TST)减少、睡眠效率(SE)下降、总醒觉时间(TWT)、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增多、1期睡眠时间(TS1)、2期睡眠时间(TS2)、NREM睡眠时间(TNREMS)和REM睡眠时间(TREMS)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睡眠呼吸事件分析:DLB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其他睡眠事件分析:与对照组相比,DLB组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PLMS)、快动眼睡眠行为异常(RBD)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LB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睡眠异常行为亦很常见。视频-多导睡眠图对于研究DLB患者的睡眠障碍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或住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测定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后患者体重和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均显著增加(P<0.01);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均无明显变化(P>0.05),餐后2h血糖(2hPG)于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体重及血糖影响在各周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和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要做预测性评估、定期监测以及提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多导睡眠图是睡眠障碍诊断的金标准,以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国内较少单位拥有多导睡眠图.随着人们对睡眠医学的关注,多导睡眠图的价值逐渐被认识,不少单位纷纷购买相应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但很多实验室尚处于起步阶段,检查人数并不是很多.现将本院2473例的多导睡眠图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自杀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探讨如何进一步预防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1956-2005年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同性别、同诊断、相同或相近年龄、住院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77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自杀,自杀发生率为133.1/10万(95%CI103.4-162.85/10万)。多数自杀者为精神分裂症病人(64例,占83.1%),多数自杀者采取自缢的方式(59例,占76.6%),多数病人的自杀行为发生在病房内(52例,占67.5%);自杀组的住院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13±1.89/1.23±0.75,P=0.001);自杀组本次住院前1月及住院期间的自杀未遂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39±0.85/0.09±0.39,0.59±1.52/0.00±0.00,P=0.017,0.003)。自杀组有罪恶观念、心境抑郁者多于对照组(18.8%/3.1%,28.1%/6.3%,P=0.006,0.004);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罪恶观念、心境抑郁、本次住院前1月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是其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β=2.407、1.566、1.201、1.643)。结论:该院50年住院病人的自杀发生率与国外近似,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危险因素是罪恶观念、心境抑郁、住院前1月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喹硫平(思瑞康)和奥氮平(再普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各30例。分别给药喹硫平和奥氮平进行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睡眠结构,包括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期、觉醒时间、醒起时间、各睡眠分期所占%(N1%、N2%、N3%、REM%),并记录在此过程中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服用喹硫平和奥氮平后,分裂症患者睡眠总时间增加,觉醒时间和醒起时间缩短,N1期时间缩短,N3显著延长(P<0.05),而睡眠潜伏期和REM睡眠期无显著变化,但两种药物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喹硫平和奥氮平可显著增加患者睡眠总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乡≥55岁人口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广州市12个区市分为老城区、新城区、郊区,根据各层≥55岁的人口数占广州市相应年龄段人口总数的比例确定各层应查人数,实查5276人。调查采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①查出痴呆患者183人,粗患病率为3.47%,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其他痴呆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43%、0.85%和0.19%。年龄标化后的痴呆、AD和VD患病率分别为1.94%、1.28%和0.55%。②女性痴呆粗患病率高于男性(4.35%vs2.21%,P<0.001),二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12%、2.72%。痴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③农村人口的痴呆患病率(4.32%)高于城镇人口(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文盲者的痴呆患病率(6.17%)较小学(2.68%)和初中及其以上(1.41%)文化程度者高(P<0.001)。结论AD是广州地区老人中主要的痴呆类型,VD次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文化程度低者痴呆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探讨如何进一步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患者作为猝死组,选取与猝死组同性别相同或相近年龄、入院时间及在猝死者猝死当日仍住院的非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4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猝死发生率1.68‰,(95%CI 1.20‰~2.16‰)。与对照组相比,猝死组合并心血管疾病、QTc间期延长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危险评估和预防时要充分考虑其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方法:病例组30例为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志愿者,采用尼高力NicoletOne系列多导睡眠仪系统记录监测脑电、心电、下颌肌电、眼动、呼吸、体动等指标,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结构指标。结果:N1期时间明显延长,在总睡眠时间内所占的比重显著提高(P<0.05);相反N2、N3期时间明显减少,在总睡眠时间内所占的比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正常人的睡眠结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有明显的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改变是有特异性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2473例多导睡眠图检查疾病分类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导睡眠图是睡眠障碍诊断的金标准,以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国内较少单位拥有多导睡眠图。随着人们对睡眠医学的关注,多导睡眠图的价值逐渐被认识,不少单位纷纷购买相应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但很多实验室尚处于起步阶段,检查人数并不是很多。现将本院2473例的多导睡眠图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乡养老院老年人痴呆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广州地区养老院分为市级、区级、民营、厂矿及农村乡镇,每层各抽取1个养老院进行调查。应查者为抽中养老院的人住者,年龄≥60岁。实查1105人,失访12人(1.07%)。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1)检出率:在1105名老人中,查出痴呆患者324例,检出率为29.32%。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为20、36%(225例)、血管性痴呆(VD)为7、69%(85例)、混合性痴呆为0145%(5例)、帕金森病痴呆为0.27%(3例)、其他类型痴呆为0、54%(6例)。(2)女性痴呆患者235例,检出率(31.8%)高于男性(89例,24.3%;P〈0.05)。(3)痴呆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痴呆患者中轻度71例(占21、9%)、中度103例(占31.8%)、重度150例(占46.3%)。结论广州地区养老院老人的痴呆检出率为29.32%,其中AD检出率高于VD,女性高于男性,以重度者多见,且痴呆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