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世文 《河北医学》2012,18(10):1450-1451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对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疑似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早发急性心梗患者糖尿病、吸烟、饮酒的比例、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早发心梗患者,体内TG水平升高比例高于男性早发心梗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糖尿病、吸烟、饮酒、早发心梗家族史、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体内TG水平升高等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非早发心梗患者,LDL-C升高的比例则显著降低.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异常、早发心梗家族史等因素是女性早发心梗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调脂治疗的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2周后对所有患者血脂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脂情况。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总胆固醇由(5.26±0.34)mmol/L降至(4.67±0.36)mmol/L,三酰甘油(TG)(2.02±0.18)mmol/L降至(1.64±0.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2±0.26)mmol/L降至(2.64±0.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7±0.17)mmol/L降至(1.51±0.30)mmol/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高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卢世文 《吉林医学》2012,33(6):1153-115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入院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同期67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进行对照。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及2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为(25.76±6.3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0.56)mg/L(P<0.05)。经过2周后,观察组经过治疗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由(25.76±6.38)mg/L降至(14.79±7.5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由(2.76±0.56)mg/L降为(2.58±0.49)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呈现正相关,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86例,采用VITEK-32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同时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5株占43.98%,革兰阳性菌78株占36.11%,真菌43株占19.9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低;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唑林的敏感性高,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低;真菌对氟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极高,均为100.0%。结论革兰阴性菌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有所降低,真菌感染比例有所上升;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临床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世文 《医学综述》2013,19(12):2133-2135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s-CRP浓度均升高。hs-CR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个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而hs-CRP是由白细胞介素6刺激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演变有关的促炎因子,并可以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为冠心病的监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再灌注效果与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特征即冠脉病变支数、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分布部位、形态、狭窄程度与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且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84例A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方法分析冠脉造影病变特征即病变支数、IRA分布部位、形态改变、狭窄程度和长度等因素与再通是否相关.结果 按间接再通指征判断再通率为64.29%.单因素检验显示IRA狭窄长度、及分布部位,均进入回归方程(P值均<0.05),病变支数及IRA狭窄程度未能进入回归方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尿激酶溶栓再通与IRA狭窄长度患者呈负相关;与IRA分布部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AMI患者静脉尿激酶溶栓再通效果与IRA狭窄长度呈负相关;(2)冠脉病变支数、IRA分布部位及IRA狭窄程度等因素与再通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ngiographic finding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rombolysis in 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were carried out in consecutive eighty-four inpatients with AMI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taken within a week after illness onset from January 2000 to August 2007.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group and non-recanalization group. Single factor χ2 test and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ngiographic features of IRA (infarct-related artery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stnosis, the location of stenosis, the severity of stenosis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intravenous urokinase thrombolysis. Results (1) Single factor χ2 test showed that location and the extent of lesion of IRA were eligible to enter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formula (P < 0.05),whereas the number of lesions and the severity of IRA's stenosis were not eligible to enter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formula (P > 0. 05). (2)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tent of lesion of IRA was the only factor that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Conclus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xtent of lesion of IRA is the only factor that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 number, the location of lesion and the severity of stenosis of IRA have no impact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MI.  相似文献   
7.
卢世文 《海南医学》2012,23(23):24-25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者视为观察组(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另随机抽取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均明显改观,同时观察组在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方面好于对照组,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主动脉球囊反搏术适应证及把握治疗时机前提下,该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救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谷维素片治疗,曲美他嗪组患者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METs评分,6分钟步行最远距离)、生活质量[视觉模拟(VAS)评分,心绞痛周发作次数]、心脏功能[心室射血分数(EF),NYHA心功能分级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曲美他嗪组患者METs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EF、VAS评分均明显高(大)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和心绞痛周发作次数明显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自1982~1990年,我科收治皮肤剥脱伤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70岁,18~20岁占16例。因车祸伤18例。受伤部位;大腿6例,小腿4例,一侧下肢3例,前臂4例,上臂1例。损伤类型:脱套伤5例,皮肤瓣状撕脱伤5例,闭合潜行脱套伤8例(皮下组织与深层完全剥离)。手术效果:清创后原位皮片缝合法12例,有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JAK/STAT信号通路在小鼠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对核因子kappaB(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SD健康雄性小鼠,10只为正常组,2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阻断干预组,对阻断干预组模型小鼠使用AG490溶液进行灌胃处理,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小鼠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处理。对3组小鼠心功能指标以及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F-κB、TNF-α水平。结果:正常组小鼠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和阻断干预组,且阻断干预组小鼠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正常组小鼠心脏、左心室重量及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和阻断干预组,阻断干预组小鼠心脏、左心室重量及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均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正常组小鼠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和阻断干预组,且阻断干预组小鼠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心肌梗死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阻断干预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心肌梗死组,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小鼠心肌组织NF-κB、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和阻断干预组,阻断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NF-κB、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小鼠心肌梗死发病后心功能及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出现异常,使用AG490溶液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后,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改善,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抑制心肌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