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宫颈癌锎(252Cf)中子后装治疗过程中直肠钡灌肠与插铅丝两种方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时的差异,分析直肠前壁受量的高低与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30例宫颈癌用直肠插铅丝和钡灌肠的办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各15例),分别拍摄等中心正交片.A点剂量均给予10Gy,分别计算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受量以及按ICRU38号报告设定的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量取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官腔管中心的距离.统计所有病例及其中直肠前壁受量>4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结果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明显低于插铅丝组,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则明显高于插铅丝组,ICRU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明显高于钡灌肠组,但其剂量的高低与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无明显关系.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及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受量,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直肠前壁受量>4 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例.结论宫颈癌中子后装治疗时直肠钡灌肠比插铅丝更能准确显示宫颈、阴道与直肠前壁的解剖关系,更能准确反映直肠前壁的真正受量.根据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可大致预测宫颈癌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且直肠钡灌肠对乙状结肠变异可起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的放疗以内照射 外照射的治疗方法应用的最为普遍[1].外照射国外多采用盆腔四野箱式照射,而国内目前多采用盆腔前后对穿野的照射[2].从2002年8月我们采用252锎中子内照射加等中心四野箱式或常规对穿野外照射治疗宫颈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两种外照射时放射性直肠炎、胃肠炎等放疗早期并发症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和CT检查对宫颈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并行MRI或CT检查的宫颈癌患者42例,其中MRI检查22例,CT检查患者20例,在CT和MRI图像上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影像特征及宫旁和盆壁侵犯情况进行分期,并与临床FIGO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进行盆腔CT检查的20例宫颈癌患者中,CT诊断≤ⅡA期为5例,临床诊断7例,低估2例;ⅡB期患者CT诊断6例,临床诊断5例,高估1例;Ⅲ期以上患者CT诊断6例,临床诊断8例,低估2例。20例患者中CT检查发现盆腔淋巴结肿大者15例。在治疗前进行盆腔MRI检查的22例宫颈癌患者中,MRI诊断Ⅰ期为4例,临床诊断2例,高估2例;Ⅱ期患者MRI诊断14例,临床诊断12例,高估2例;Ⅲ期以上患者MRI诊断6例,临床诊断8例,低估2例。22例患者中MRI检查发现盆腔淋巴结肿大者14例。结论宫颈癌临床分期现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地完善和改进。由于MRI的成像特点,在判断宫颈癌的分期方面较CT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肺原发灶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EGFR—TKIs(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应用增殖阻遏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进行EGFR突变分析253例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组织病理类型、TNM临床分期以及伴有脑转移患者的脑转移灶数量、确诊肺癌至诊断脑转移时间(brain metastasis time from diagnosis of lungcancer,BMT)和颅外转移状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应用x。检验分析EGFR突变状态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53例初治NSCLC患者,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率42.3%(107/253),其中EGFR基因第19、21外显子突变比例分别为70.1%(75/107)、39.1%(32/107),而EGFR基因20外显子TKIs耐药型突变率0.8%(2/253)。女性、无吸烟史、腺癌的肺原发灶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有吸烟史、非腺癌患者,分别为70.2%(66/94)VS25.8%(41/61)、60.9%(81/133)VS18.1%(19/105)和50.0%(103/206)vs8.5%(4/4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初治NSCLC患者肺原发灶存在较高(42.3%)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其中女性、腺癌、无吸烟史NSCLC患者EGFR基因敏感突变显著多见。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7岁.因"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加,黏液血便3个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电子结肠镜病理活检诊断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2006年7月来我院,膝胸位肛门指检:肛周阴性,直肠通畅,距肛门2-4 am 6、12点处可扪及质地稍硬、活动度尚好的软组织肿块.6点处肿块约1.1 cm×1.1 cm,12点处肿块约1.5 cm×1.5 cm.因患者拒绝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及结肠造瘘手术,且此病例属多发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普外科会诊后认为局部切除后难以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所以决定行锎中子内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并初步揭示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得到和正常肝上皮LO2细胞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表达上调的microRNA-224的靶基凶,并对其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与LO2细胞比较,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旱高表达.MicroRNA-224预测靶基因有264个,其多个基因涉及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等众多生物学过程.结论 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呈现高表达,可能间接或直接地调控其下游靶基因表达,在肝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192铱后装腔内加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副作用等。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放疗中心共6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8MV-X线直线加速器全盆照射,开始体外全盆腔照射,5次/周,2Gy/次,剂量25-40Gy;然后中间挡铅,4个野照射,5次/周,2Gy/次,宫旁剂量20-25Gy:同时腔内治疗,1次/周,6Gy/次,剂量为35-40Gy。腔内治疗采用ZL-HDR18铱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全部病例均宫颈阴道同时进行。腔内治疗每周1次,A点剂量36-40GY/6-7F/6-7w,腔内治疗当日停体外照射,治疗时间56-77天。结果:CR+PR 100%,随访超过3年,随访率达95%,3年生存率Ⅱ期88.3%,Ⅲ期82.9%;早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为12.4%,膀胱反应发生率5.2%;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13.8%,膀胱炎3.8%。结论:高剂量率192铱后装机腔内加体外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满意,患者生存率较高,耐受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C3/BTG2在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作用.方法 建立改进的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3/BTG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诱癌不同时期PC3/BTG2、p53、细胞周期素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C3/BTG2蛋白在大鼠肝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亦可见于部分细胞质,随着DEN诱癌过程的发展,PC3/BTG2的表达有由细胞核向细胞质易位的趋势.在DEN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中,PC3/BTG2 mRNA早期表达增高,5周达高峰(0.653±0.023),晚期降低(16周为0.312±0.021);p53 mRNA早期增高(5周为0.493±0.027),晚期降低(16周为0.187±0.026);细胞周期素D1 mRNA早期未检测到,晚期增高并达高峰(16周为0.582±0.029).PC3/BTG2蛋白在诱癌早期表达增高,诱癌5周时达高峰(0.630±0.032),成癌后降低(16周为0.113±0.019);p53蛋白在诱癌早期及中期(5~12周)持续增高(12周为1.186±0.049),到成癌后降低(16周为0.622±0.035)l细胞周期素D1在整个诱癌过程中表达都高于正常对照大鼠,在肝癌形成时增高并达高峰(16周为0.912±0.038).结论 PC3/BTG2表达降低可能与HCC进展有密切联系;在肝癌形成过程中,PC3/BTG2与p53的表达可能存在正调控作用,而与细胞周期素D1可能存在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鉴定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单克隆抗体(hAPE1 mAb)的抗原表位,并建立定量检测hAPE1的ELISA一步法。方法:设计并合成APE1-15肽阵列,鉴定hAPE1 mAb 2-G1和4-F6的抗原表位,应用三维立体结构观察软件Molsoft.ICM-Pro模拟hAPE1 mAb抗原表位的立体结构;采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标记抗体,以hAPE1 mAb为捕获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hAPE1的ELISA一步检测法。结果:APE1-15肽阵列检测结果和抗原表位三维结构显示,2-G1mAb的抗原表位对应为hAPE1天然蛋白氨基酸残基序列的76-90位和109-123位,位于氧化还原区域,为构象型抗原表位;4-F6 mAb的抗原表位对应为hAPE1天然蛋白氨基酸序列的109-147位,位于DNA修复内切酶活性区。ELISA一步法检测hAPE1蛋白的线性范围为8.0~200μg/L,最低检测限为2.0μg/L。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8.67%,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12.45%,平均回收率为105.47%。结论:hAPE1 2-G1 mAb和4-F6 mAb具有不同的抗原表位,成功建立的hAPE1 ELISA一步法为简便、快速、准确检测血清中hAPE1的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亮  单锦露  冯燕  戴楠  王东 《重庆医学》2016,(27):3814-38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低钠血症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预后及EP方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51例伴有低钠血症的SCLC病例,分析血钠、血渗透压及尿钠和尿渗透压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低钠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及对足叶乙苷加顺铂治疗的反应。结果生存时间与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48和0.61,呈正相关;与尿钠和尿渗透压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6和-0.31,呈负相关。EP方案对于正常容量低钠血症患者的有效率较高(29.17%、66.7%, P<0.05)。治疗后的生存率正常容量低钠血症患者低于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33.3%、92.6%,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合并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预后及EP方案化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