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D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DME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0眼.两组均实施一次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试验组分别在第1次激光时及相隔45d后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激光术后45、90d的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及视力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293.90±12.94μm,对照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320.20±29.17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65.80±16.26μm,对照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90.15±12.23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40±0.08,对照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46±0.09,对照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37±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DME较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组能明显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对于延长两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间隔时间是否可以更为科学,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一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连续病例,对其进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Avastin)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后随诊时间点均进行完全的眼科相关检查,包括视力测定,OCT和/或FFA检查。结果:对32例患者(32眼)分别至少进行一次玻璃体腔注药(1~3次),术后平均观察时间为4.7mo。平均视力:治疗前为20/200-,治疗后1mo20/100-,治疗后3mo及最近一次检查为20/100+(P<0.01);黄斑中心1mm区厚度:治疗前为483μm,治疗后1,3mo及最近一次分别为275,314和301μm(P<0.01)。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副作用。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vacizumab(Avastin)治疗能显著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没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 研究表明雷帕霉素(Rapa)可延缓人大脑细胞的衰老,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代谢活动,对中枢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属于中枢神经组织,但Rapa是否可对外伤后RGCs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Rapa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缺氧损伤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大鼠RGC-5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及50、100、200、400和600 μmol/L CoCl2组,于细胞培养后24 h和48 h采用细胞生长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200 μmol/L CoCl2处理细胞以诱导建立RGC-5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然后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Rapa干预组,Rapa干预组在缺氧模型细胞培养液中添加Rapa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0.4、1.6和6.4μmol/L,处理细胞24 h.采用细胞生长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JC-1染色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200 μmol/L CoC12作用RGC-5细胞后24 h细胞相对存活率为(70.51±5.00)%,与正常对照组的(100.00±3.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功构建细胞缺氧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0.4、1.6、6.4 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存活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904,P=0.000),其中0.1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4%、37.7%和2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下降了0.4%、6.3%和1.4%.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 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中bax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21、3.52±0.30和1.66±0.2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34,P=0.000),其中模型对照组细胞中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0.1μmol/L Rapa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Rapa可对CoC12诱导的缺氧RGC-5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下调细胞中促凋亡分子bax的表达,并提高RGC-5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SV)治疗黄斑前膜,对进行黄斑前膜术后病人的眼压变化、手术前后视力恢复进行分析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收集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应用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眼压、矫正视力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相关的检查结果进行并发症预防。[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及时的控制处理。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前后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病人根据具体有无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手术、高血压病史等分为重点观察组和普通组,两组术后高眼压、超高眼压、低眼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黄斑前膜安全、有效。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保证术中眼内有效灌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切口渗漏可能,术中、术后巩膜出血、眼内压变化、渗漏等情况发生时需及时处理,均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铁死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其为依赖铁元素代谢紊乱,并以细胞内胞质和脂质的活性氧堆积为特征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铁死亡概念的发展、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角膜上皮、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为临床上眼科医...  相似文献   
6.
波阵面像差在白内障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内障早期患者总高阶像差、各分阶像差的变化、相互间的相关性及其与C6~C27项Zernike系数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白内障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内障早期患者22例30眼,设为A组。正常对照组24例30眼,设为B组。使用Wavelight波阵面像差仪进行分析得到3至6阶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3~RMS6)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以及C6~C27项Zernike系数。结果①波阵面像差检测结果:A组的RMSh、RMS3~RMS6较B组明显增高,两组各项值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②两组间的相关性:B组中,RMS3~RMS6之间仅表现在RMS4与RMS5(r=0.587,P=0.001)有相关性,以及RMSh与RMS3、RMS4、RMS6(r=0.420~0.723,P<0.05)有相关性;而A组RMSh及RMS3~RMS6彼此间密切相关(r=0.569~0.980,P<0.01)。③两组RMS3~RMS6与C6~C27间的相关性:A组RMS3与C9呈正相关(r=0.421,P=0.020),RMS4与C10~C14无相关性;而B组RMS3与C8呈负相关(r=-0.478,P=0.008),RMS4与C12、C14呈正相关(r=0.641,0.514;P=0.000,0.004)。结论①白内障早期患者的RMSh及RMS3~RMS6均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导致视觉质量的下降,可以解释患者的视物模糊等主观症状。②白内障早期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使得RMSh与RMS3~RMS6及RMS3~RMS6各项之间密切相关,这一点可作为辅助白内障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③白内障早期患者的RMS3与C9呈正相关,RMS4与C10~C14无相关性;而正常人的RMS3与C8呈负相关,RMS4与C12、C14呈正相关,白内障早期患者丧失了原有的相关性而建立了新的相关性,为白内障早期诊断提供了另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引  秦波  刘身文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5):1056-1057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发生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方法:收集2010-09/2011-09于广东省深圳市眼科医院因眼外伤就诊的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职业、致伤物与眼部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眼外伤患者251例252眼,其中男223例224眼(88.9%),女28例28眼(11.1%),男女性别比为7.96∶1,左右眼之比为1.15∶1,年龄以20~50岁多发,职业主要以工人为主。致伤原因主要为铁屑溅入、枪钉弹伤及铁丝戳伤。结论:工业性伤害成为深圳市眼外伤患者中急需预防与控制的问题,应开展工业操作中的防护及加强宣传。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Pax6 g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ye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to study how it regula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gaining the BMSCs stably over-expressing Pax6 is crucial, which is also the basis of stem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 OBJECTIVE:To construct a lentivirus vector containing Pax6 and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ax6 in transfected human BMSCs. METHODS:Pax6 gene was extracted using PCR. After its connection with lentivirus vector pHIV-EGFP, it was then packaged by 293T cells. The human BMSCs were t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lentivirus Pax6-EGFP as well as lentivirus vector pHIV-EGFP, which was considere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The cellular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Pax6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recombinant lentivirus Pax6-EGFP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with a titer of 3×109 pfu/L. After the transfection, both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nd Pax6 gene were expressed detected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real-time PCR, showing that the method of lentiviral transfec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way to modify BMSC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3/2019-03在本院眼外科治疗的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82例82眼,根据眼外伤发生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时间分为早期组(7d内)和常规组(7~14d),术后随访3mo,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视力变化、视网膜剥离复位率、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早期组总治愈率、视力提高率分别为93%、95%,常规组分别为71%、76%,早期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5.222、4.783,P<0.05)。早期组硅油依赖、玻璃体再出血、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分别为5%、10%、5%,常规组分别为27%、39%、29%,早期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剥离复位率无差异(P>0.05),而早期组TPVR发生率为5%,常规组为20%,早期组低于常规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更佳,可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并降低TPV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邵晓蕾  刘身文  秦波 《海南医学》2016,(11):1860-1862
目的:评估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的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入选本研究。采用的手术方式均为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折叠型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术中联合了眼内异物取出。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位患者年龄14~38岁,平均27岁,术中异物取出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视网膜复位;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稳定。术后视力 FC-0.8,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结论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沟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内损伤较小的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经济、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