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脾动脉分支后行部分性脾栓塞术;观察术前、术后12周外周血象、脾脏大小的改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6例患者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后12周,外周血象明显升高(P〈005),脾脏不同程度缩小(P〈0.0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可重复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影像学诊断,随后给予介入治疗,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及治疗效果,继而探究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影像学诊断后,68例患者确诊肺栓塞,临床确诊率为97.1%;其中2例患者漏诊,误诊率为2.9%。结论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应用于肺栓塞效果显著,能够快速诊断栓塞症状,明晰其具体症状与病理表现,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X线、CT片,由三名医生共同分析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育龄期妇女,影像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网状、囊状改变;均长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结论 PLAM在高分辨率CT(HRCT)下具有特征性,在熟悉该病的影像表现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吴耀明  崔必珂  刘献翼 《医学信息》2010,23(15):2847-2848
目的研究大咯血的介入栓塞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性胸部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用聚乙烯醇颗粒(PVA)或明胶海棉颗粒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近期(两周内)成功止血率达100%,2例分别在2周及6个月后复发咯血,再次介入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而痊愈。结论介入性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和MRI对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T的临床、CT、MRI等影像学资料,其中良性9例、恶性7例,交界性1例。对良性、恶性(包含交界性)IPM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包括主胰管的扩张程度、胰腺实质囊性病变的直径、有无附壁结节及其直径。结果:IPMT主要表现为胰腺囊性肿块或胰管扩张。9例良性IPMT中主胰管型6例、分支胰管型2例,混合型1例,扩张胰管直径4~7 mm,附壁结节直径2~4 mm;8例恶性IPMT中主胰管型5例,分支胰管型1例,混合型2例,扩张胰管直径10~22 mm,附壁结节直径8~14 mm。结论:良恶性IPMT具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SCT及MRI对鉴别良恶性IPMT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微创取石术后继发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2年3月间经介入治疗的经皮肾镜微创取石术后继发大出血的3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32例中有28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一次性治愈,另4例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后治愈,均未见明显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是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继发大出血的首选方法,疗效确切,见效快,安全性高,值得提倡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介入栓塞术治疗大咯血(附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咯血的介入栓塞临床价值.方法 对32例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性胸部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用聚乙烯醇颗粒(PVA)或明胶海棉颗粒对出血动脉进行拴塞治疗.结果 近期(两周内)成功止血率达100%,2例分别在2周及6个月后复发咯血.再次介入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而痊愈.结论 介入性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