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腮腺肿瘤诊断水平和,临床治愈率。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腮腺区肿瘤患者145例,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118例,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术后有暂时性面瘫6例,涎瘘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恶性肿瘤复发2例,永久性面瘫2例。结论腮腺区肿瘤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且术式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人头颈鳞癌中CCR7与磷酸化mTOR表达的关系,以及二者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09年收治的78例头颈鳞癌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详细资料,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原发灶CCR7和磷酸化mTOR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78例头颈鳞癌原发灶中,CCR7阳性表达48例,磷酸化mTOR阳性表达40例;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仅有1例CCR7阳性表达,无一例为磷酸化mTOR阳性表达.CCR7及磷酸化mTOR在头颈鳞癌原发灶与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CR7及磷酸化mTOR在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在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CCR7表达与磷酸化mTOR表达具有相关性(r=0.479,P<0.05).结论 人头颈鳞癌组织中CCR7和磷酸化mTOR蛋白的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CCR7表达与磷酸化mTOR表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在CCL19调控人头颈鳞癌细胞活性中的作用。方法依次使用不同浓度PDTC、CCL19、顺铂处理人头颈鳞癌转移细胞PCI-37B,应用TransAMTM NF-κB p65试剂盒、噻唑蓝比色(MTT)、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NF-κB活性变化,及其与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周期、凋亡的关系。结果不同浓度PDTC可以使CCL19诱导的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5),同时恢复CCL19作用后的细胞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使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G1期比例、凋亡率等显著上升(P<0.05)。结论PDTC能阻断CCL19对人头颈鳞癌细胞活性的调控、促使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特点。方法    对1979—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经病理确诊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0~86岁,平均52.12岁;40~60岁年龄段为22例(64.71%);病理类型中腺样囊性癌居首位(70.59%);治疗方式主要是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2.35%、76.47%、47.06%。结论    舌下腺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是舌下腺常见的恶性肿瘤;首次正确选择术式,且术后辅助放化疗是降低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稳定的皮下种植性裸鼠人头颈鳞癌模型。方法:取10^9个对数期的PCI-37B细胞,种植于BALB/c裸鼠皮下。待成瘤后,从裸鼠体重、大体形态,肿瘤生长情况,病理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形成的潜伏期约15d,实验组14只裸鼠成瘤13只,肿瘤成功率为92.8%。种植肿瘤组裸鼠体重较正常对照裸鼠明显减轻.肿瘤生长迅速.病理学检查有明显的细胞异形性。结论:成功建立了裸鼠皮下种植性头颈鳞癌模型。本模型具有在短期内易建立、稳定、重复性好、成癌率高等特点,为人头颈鳞癌的生物学、治疗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含SH2结构域的肌醇磷酸酶(SHIP)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1年间收治的36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癌旁正常组织、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SHI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SHIP呈中高强度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P〈0.05);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MMP-2和MMP-9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 SHIP基因可能通过负反馈作用来调节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含SH2结构域的肌醇磷酸酶(SHIP)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1年间收治的36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癌旁正常组织、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SHI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SHIP呈中高强度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P < 0.05);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MMP-2和MMP-9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1)。结论 SHIP基因可能通过负反馈作用来调节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牛蒡苷元对口腔鳞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口腔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制备人口腔鳞癌细胞株HSC-3裸鼠移植瘤模型,牛蒡苷元处理后,检测移植瘤生长情况及移植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总积分显著增高(P<0.001);经牛蒡苷元处理后,人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趋势显著放缓(P<0.05),观察终点移植瘤组织重量显著下降(P<0.05),且牛蒡苷元高剂量组较牛蒡苷元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牛蒡苷元处理组VEGF蛋白染色的吸光度值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牛蒡苷元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口腔鳞癌增殖,该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otch1、Notch3在唾液腺导管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1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21例唾液腺导管癌患者,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tch1、Notch3在唾液腺导管癌中的表达,以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0例瘤旁正常腮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Notch1、Notch3在唾液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正常腮腺组织,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唾液腺导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面神经症状、肿瘤临床分期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无明显联系。结论:Notch1、Notch3可能与唾液腺导管癌的致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