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确诊为ICM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 有无行介入冠脉再通治疗(PTCA)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和PTCA、支架治疗组(简称介入组)。常规组20例 行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 24例均行 PTCA,必要时放置支架。结果经 28.l±20.9(1~102)月随访,两组病人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左房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 0.05),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常规组再住院次数明显高于介入组,分别为4.8±l.2次和2.l±0.8次,且常规组总 住院费用高于介入治疗组,并有6例死亡(33.3%),死因多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介入组仅有2例死亡(14.3%),且均非 心力衰竭所致。结论ICM心力衰竭为一进展性疾病,预后差,常规治疗效果一般,病死率较高;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 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于EP<40%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有左房附壁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用药物消融血栓后行球囊扩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预备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以华法令2.5 mg/d治疗3周至1年后复查TEE,其中9例施行了PBMV。结果 最后1次TEE检查时6例附壁血栓完全消失,左心房各壁及左心耳内壁表面光滑;1例尚残留小钙化血栓在左心耳底部;1例左心房周边仍存在纤维化的附壁血栓;1例左心耳外侧壁小机化血栓存在。行PBMV术中1例发生脑栓塞现象,8例无任何动脉栓塞症。结论 口服华法令可消除部分病人的左心房附壁血栓并成功施行PBMV。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分布与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树突状细胞在外周血、动脉壁以及脾脏分布情况及与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 链脲菌素腹腔注射及经高脂饮食喂养8周形成糖尿病大鼠内膜增生模型,分别取外周血、动脉壁以及脾脏组织.并制备组织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及T淋巴细胞比例情况.结果 糖尿病大鼠及高脂饮食喂养合并糖尿病大鼠内膜较正常对照大鼠内膜增生明显(P<0.05),其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布明显减少且主动脉内树突状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比例检测同样发现,糖尿病大鼠及高脂饮食喂养合并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大鼠,外周血及主动脉内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及高脂饮食喂养的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与树突状细胞及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呈一定相关关系,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在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高密度脂蛋白(OxH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对人单核细胞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清中离心提取高密度脂蛋白,经氧化后,分别用Dil荧光标记。将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加入包含rhGM-CSF(20ng/mL)和rhIL-4(20ng/mL)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为DCs。以PBS作阴性对照,分别与50μg/mL的标记好的OxHDL和HDL混合培养48h后,动态观察DCs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s成熟表型(CD1#、CD80、CD86、HLA-DR)。结果使用Dil标记的方法良好地显示了DCs摄取OxHDL的形态学变化,OxHDL可促进DCs成熟表型HLA-DR、CD1$的表达(P<0.05),而HDL无此作用。结论Dil是适合DCs形态学研究的良好的荧光标记物,OxHDL可促进DCs成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SD大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s)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a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分泌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CR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骨髓源DCs为研究对象,以PBS作阴性对照,分别与10和50 mg/L的oxLDL混合培养48 h后,动态观察DCs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趋化因子MIP-1a和MCP、1,荧光定量RT-PCR检测DCs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CR7浓度的表达.结果:oxLDL可促进SD大鼠骨髓源DCs上清MCP-1的表达(P<0.05),并可以明显促进细胞表达CcR7(P<0.01).结论:oxLDL可促进DCS成熟,增加DCs分泌MCP-1,并上调CCR7的表达,DCs迁徙变化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1例经静脉溶栓后的患者,于溶栓开始后90分钟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旨在探讨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的血管再通率,并观察各项临床再通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结果发现,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静脉溶栓冠脉开通率为75.6%。判断梗塞血管再通的无创指标中以心肌酶峰值前移最为准确,其次为心电图ST段下移,胸痛缓解及再灌注的心律失常不能作为判断再通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7.
例 1 患者男 ,71岁 ,因反复心悸、胸闷 6年 ,加剧 2个月 ,晕厥 2次 ,于 1997年 7月 17日急诊入院。 6年前患者每当骑自行车超过 2 0 0 0m时感心悸、气促 ,持续约 5min ,休息后可缓解 ;以后常在劳累 (如步行 5 0 0~ 10 0 0m)时出现上述症状。入院前 2月常在午夜睡眠中憋醒 ,伴胸骨后疼痛 ,持续 10min。入院 2天前无诱因突感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大汗、晕倒在地且二便失禁 ,约 15min后清醒 ,入院前 2h上述症状再发。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时查体无阳性发现。入院后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实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n=2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1)和正常对照组(n=18),三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集三组人群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及RT-PCR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PD-L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组和ACS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但SA组与A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上调,其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单核源性泡沫细胞的疾病模型,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80nmol/L佛波酯(PMA)诱导48h使之转化为巨噬细胞,然后与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48h,使之转化为泡沫细胞。结果经PMA诱导后,光镜下观察发现单核细胞已转化为形态典型的巨噬细胞。与ox-LDL共孵育48h后,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内出现了大量的红染颗粒或脂质空泡。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细胞内胆固醇(TC)明显增加,其中胆固醇酯(CE)含量大于TC的60%,符合泡沫细胞的定义。结论从离体细胞培养方面探寻并建立了人单核源性泡沫细胞的疾病模型,该模型的病生特性与人类AS疾病接近,具有制备方法简易、细胞材料来源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治疗,经即刻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4例冠状动脉再通。9例(64.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14例中7例(50.0%)为室性RA,3例(21.4%)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后者为提示再灌注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一过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5例(35.8%)均发生在下壁及(或)后壁梗死。RA的发生与再灌注前心肌缺血时间和缺血性心律失常存在与否无关,心肌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更易发生RA。本文并就如何预防和治疗RA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