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2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 5 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联合化疗与加用吉西他滨后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以及 5 氟尿嘧啶药物代谢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4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 ( 2 2例 )和对照组 ( 2 1例 )。实验组 :吉西他滨 10 0 0mg/m2 ,第 1,8,16天静脉滴注 ,5 氟尿嘧啶 40 0mg/m2 和四氢叶酸 10 0mg/m2 于第 1~ 5天静脉滴注 ;对照组 :5 氟尿嘧啶 40 0mg/m2 和四氢叶酸 10 0mg/m2 在第 1~ 5天静脉滴注 ,均以每 4周为 1疗程 ,持续 4个疗程。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 (CR) 1例 ( 4 .5 %) ,部分缓解 (PR) 6例 ( 2 7.3 %) ,临床受益反应率 (CBR)为 68.2 %;对照组无CR ,PR3例 ( 14 .3 %) ,CBR有效率 3 3 .3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 5 氟尿嘧啶血浆药物浓度、血浆峰值提高 ,血浆半衰期延长。结论 吉西他滨与 5 FU、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的客观疗效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不良反应也随之提高。上述变化与吉西他滨改变 5 FU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1 CCR7 CXCB3 CXCR4)在人肝癌细胞系(Hep3BHepG2 HLE和HLF)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测定趋化因子受体在肝癌细胞表面的表达,通过肝癌细胞Hep3B体外侵袭实验即重组大鼠巨噬细胞激动蛋白(CCL3)-1对Hep3B细胞穿透人工重组基底膜能力的影响来检测趋化因子受体在肝癌侵袭转移时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趋化因子受体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RT-PCR,流式细胞术可检测到CCR1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CR1在肝癌细胞包膜和胞质内都有表达.细胞侵袭实验提示Hep3B在CCL3的刺激下,实验组Hep-3B细胞通过基底膜的数量(213±12)多于对照组细胞通过基底膜的数量(10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激光共聚焦检测到实验组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到.结论 肝癌细胞系(Hep3B HepG2 HLE和HLF)的表面的表达CCRl,且CCR1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很关.  相似文献   
3.
T管拔除后胆漏的诊治与预防(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肝胆外科最常用的方法 ,T管拔除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此种并发症在临床上虽不常见 ,但易被忽略而导致严重后果。我院近 8年来经治T管拔除后胆漏 1 3例 ,现对其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作一讨论。1 临床资料自 1 995年 1月~ 2 0 0 2年 1 1月 ,我们共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病人 1 3例 (男 5例 ,女 8例 ) ,年龄 2 8~ 70 (平均 54)岁。术前均经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石症 ,1例系行EST失败并发出血 ,2例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系急性发作而入院行急诊手术 ,其余均为择期手术。本组病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 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 ,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出血 ,一般不包括痔和肛裂出血。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大出血、显性出血(活动性 )和隐性出血。由于下消化道涉及范围广泛 ,病因繁多 ,且小肠和结肠固有的特殊解剖外形 ,使少数病例的诊断极为困难。尽管先进的诊疗技术如纤维结肠镜、小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扫描等的应用 ,但少数下消化道出血 (如小肠出血 )的诊断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程序目前依然存在争论。1  病因  小肠出血的原因 ,国外文献报道以血管畸形最多见 (70 %~ 80 % ) ,…  相似文献   
5.
目的:复习原发性肝癌肿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92~1997年间101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资料,对其中7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进行了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8.8%、60.0%、34.4%、28.0%、23.8%。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手术前对肝切除可行性的判断、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和术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2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疼痛1个月余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肌软,右肋缘下腋前线水平可触及约5cm×5cm×3cm大小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触痛。肠镜提示回盲部肿块,肠镜下取肿块组织送病检,报告为回盲部腺癌。腹部B超提示右肝前腹壁深层可见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光团,周边轮廓清晰,深吸气时不随肝脏移动。CT检查发现肝脏前下方见5.2cm×4.9cm、3.4cm×1.9cm和6cm×1.7cm边缘清楚光滑的肿块,与肝脏分界清楚,肝脏受压,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规则,各叶比例适中;增强可见肝脏前下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腹壁下…  相似文献   
7.
MDR1基因稳定表达的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多药耐药基因(MDR1)稳定表达的人肝癌Bel-7402耐药细胞株,为应用RNA干扰技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应用阿霉素(ADM)长期培养筛选建立Bel-7402耐药细胞株,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FCM)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该细胞株相关特性(耐药范围、致死剂量、p-糖蛋白功能及其表达阳性率、MDR1基因检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经MTT法检测,耐药细胞株耐药性明显增高,FCM检查发现从敏感细胞到耐药细胞,其阿霉素潴留功能由77.7%降至25.1%,P-糖蛋白(P—gp)阳性率由1.4%升高至54.0%,RT-PCR检查显示该细胞中MDR1 mRNA呈高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MDR1基因的人肝癌Bel-7402耐药细胞株,该细胞中P—gp呈高表达,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肝结核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临床症状及诊断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1996年至2007年收治的14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64.28%患者系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肝结核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71.43%)、肝肿大(42.86%)、腹痛(35.71%)、贫血(57.14%)、肝功能损害(57.14%)及血沉增快(35.71%)。结论对不明原因发热伴肝脾肿大、腹痛、血沉增快、肝功能损害患者,应怀疑肝结核的可能。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61例超声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定量的方法探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超声造影特点。方法对61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病人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超声检查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与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结果4组消化道肿瘤病人共5个定量参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峰值增强强度高于肝转移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的50%清除斜率低于肝转移组(P〈0.01)。结论消化道来源的肝脏转移病灶在超声造影上有相近的表现,可以利用超声造影检查对消化道肿瘤的肝脏转移病灶进行定量诊断,并与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