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部自1998年~2000年共收治9例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为当年新入伍的战士,均是男性,年龄均在18周岁左右,病程最长者为半年、最短者为2个月,左侧5例、右侧4例。  相似文献   
2.
髌骨连接于股四头肌与髌腱之间,可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稳定、保护膝关节的功能,易受直接及间接暴力的损伤,属于关节内骨折[1],约占全身各部位骨折的1%。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不同情况,我科采用不同方法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分化及其可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分化及其可塑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90只,分对照组(n=10)、脑梗死后1d组(n=16)、脑梗死后3d组(n=16)、脑梗死后7d组(n=16)、脑梗死后14d组(n=16)、脑梗死后28d组(n=16)。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BrdU、GFAP、NeuN、PSA-NCAM的表达。BrdU确定神经干细胞的增殖,GFAP、NeuN确定神经干细胞的分化,PSA-NCAM确定神经干细胞的可塑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BrdU 细胞数在脑梗死后1d组开始增加,7d组达到高峰,28d组接近正常水平;BrdU /GFAP 细胞数在脑梗死前后无明显变化;BrdU /NeuN 细胞数在脑梗死后14d组开始增加,28d组最多;BrdU /PSA-NCAM 细胞数在脑梗死后7d组开始增加,14d组达到高峰,28d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大约占同期BrdU阳性细胞数60%。结论大鼠脑梗死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大多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并且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及其与发病机制、病理基础的关系。方法: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15例中。9例表现为颈前正中的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囊肿,6例偏向一侧。囊肿表现为低密度者12例,等密度者3例。8例囊壁光滑,7例囊壁毛糙,10例发现囊壁内结节影。结论:甲状舌管囊肿的特征性CT表现与其发病机制、病理基础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4-01收治的29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初保守治疗25例,其中5例保守治疗无效后改行血管腔内治疗;急诊手术4例,均行小肠切除,其中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内膜部分切除术,1例小肠切除前行肠系膜上动脉溶栓+支架植入术。结果:20例保守治疗有效;CTA随访显示假腔血栓部分或大部溶解(14例)或夹层无变化(2例)。血管腔内治疗获满意效果,CTA随访显示假腔消失或血栓形成,真腔通畅。4例开放手术中,1例死亡,其余3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大多数SISMAD保守治疗有效,若腹痛持续或加重,应适时中止保守治疗,改行腔内治疗;外科手术适合于夹层所致肠缺血坏死或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6.
暴发型混合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例报告任少堂曹继红△刘建勇黄洪志秦一中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高热、头痛3d,全身出血点、意识障碍30h于1997年3月3日来我院急诊。3月1日上午感畏寒、发热、头痛,自服感冒药无效。2日晨头痛加剧,喷射状呕吐3次,...  相似文献   
7.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勇 《山东医药》2009,49(28):112-112
肝硬化引起肝源性溃疡(HU)的发生率为非肝硬化的2.5倍,在肝硬化患者中其发病率为18.6%。HU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溃疡,常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VB)出血。我们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奥美拉唑(洛赛克)联合奥曲肽对HU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TACE联合PMCT与单独使用PMC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ACE联合PMCT治疗组(TP组)及PMCT治疗组(P组)。TP组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1~3周内行DSA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超声引导下PMCT治疗。对P组患者单独采用PMCT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的改变情况,相关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患者AFP值下降及肿瘤缩小程度较单独采用PMCT治疗明显;两组患者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较单独使用PMCT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超声导引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邻近危险区域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邻近胃肠、胆囊、膈肌、心脏、肾脏等危险区域(即肿瘤距上述脏器最短距离≤0.5 cm)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寻找合适的治疗条件,从而实现对肝脏肿瘤完全凝固坏死而邻近重要器官无明显热损伤。方法选择邻近胃肠(4例)、胆囊(10例)、膈肌(24例)、心脏(4例)、肾脏(3例)等危险区域肝癌患者45例均行PMCT治疗。术前术后均行B超,增强CT扫描,检测甲胎蛋白(AFP),判断疗效。同时常规查肝肾功能。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AFP变化,肿瘤缓解率。结果⑴PMCT后8周增强CT提示肿瘤完全坏死38例,坏死率84.44%;4周复查AFP,35例AFP术前阳性患者中23例转为阴性(65.71%),与文献报道非危险区域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无差异。⑵1例邻近膈顶肝癌患者PMCT治疗后出现血胸,经止血对症治疗7 d后出血吸收出院;1例出现针尖断开滞留于消融中心区域,无症状,随访一年针尖位置无变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与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采取适当措施下对于邻近危险区域肝癌进行PMCT治疗,其疗效与非危险区域PMCT疗效接近,同时可以避免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ISM)诊断汗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但不排除汗管瘤的患者,选定典型皮损做CLSM检查,后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CLSM图像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或中层可见圆形、卵圆形的高折光性结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多数导管、小的囊腔及由上皮细胞所组成的小细胞巢及索,这与CLSM图像下的高折光性结构一致。结论 CLSM是诊断汗管瘤及鉴别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等皮肤病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