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九八六年六月靖宇县某驻军部队饮用啤酒引起中毒。部队于发生中毒当日,从靖宇啤酒厂购买散装啤酒104斤。集体就餐饮用,五十一人就餐,有四十一人饮用此啤酒。饮用量在半碗至一碗(每碗约500ml),约五分钟后相继有四十一人发病。其中有十九人较重,但无一例死亡。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十九人胃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色水样物,伴有头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体位对高龄患者腰椎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5例年龄≥75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后路手术,随机抽签分为俯卧位组(30例)和侧卧位组(35例),患者术前均行俯卧位或侧卧位功能训练。记录患者术前并存疾病、手术体位耐受情况、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O_2分压、椎弓根钉置钉破壁率、术后麻醉复苏时间、术后1年疗效优良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O_2分压侧卧位组优于俯卧位组(P0.01),术后麻醉复苏时间侧卧位组短于俯卧位组(P0.01)。两组椎弓根钉置钉破壁率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按Macnab改良标准评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腰椎后路手术能够有效提升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CO_2分压。  相似文献   
3.
上胸椎前路钛板与颈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拔出强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尚无专门用于上胸椎前路的内固定器械,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内固定器械已申请了专利,仍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进行比较,探讨上胸椎前路钛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6例新鲜成人T2~T4尸体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组,切除T3椎体和T2/3、T3/4椎间盘组织,同一尸体髂骨上取适当大小的骨块植入T3椎体缺损处,然后分别安装好内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出固定钛板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最大拔出力平均(1 005.11±252.78) N,强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 (469.37±142.75) 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优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由此推断上胸椎前路内固定装置是比较牢固的,为后期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并建立其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
转移的前列腺癌脊柱转移模型。方法常规肿瘤细胞培养、传代,在细胞状态最佳时以不同病毒感染复数实行GFP慢病毒对
PC-3的感染,7 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PC-3的表达情况。选取感染GFP阳性表达率最高的孔继续扩大培养,然后采用
悬液注射于小鼠的下腔静脉,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3个月后处死荷瘤鼠,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
伊红(HE)染色观察。结果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光,并可在体内、外持续稳定表
达;下腔静脉注射1.5×l06转染后的前列腺癌细胞后1周即可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腰背部有绿色荧光显像,4周时可见
表达绿色荧光的肿瘤增大,肿瘤骨转移率为19%(3/16);3个月后解剖裸鼠可见有3只裸鼠腰椎有肿瘤浸润,与动物活体荧光成
像系统结果一致,转移率约为19%(3/16)。结论GFP慢病毒能够高效标记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且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并能
够持久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成功地建立了裸鼠脊柱骨转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骨
转移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是否影响其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GFP基因能否持久稳定表达,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常规肿瘤细胞培养、传代,在细胞状态最佳时以不同病毒感染复数(MOI)实行GFP慢病毒对PC-3的感染,7天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PC-3的表达情况。选取感染GFP阳性表达率最高的孔继续培养传代至第三代后,分别用镜下形态观、MTT测生长曲线、划痕实验来对比两种细胞的形态、活性、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以评价GFP基因在PC-3细胞表达的稳定性。结果置荧光显微镜下,转染72h后,部分PC-3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转染一周,绿色荧光表达最强。其中以MOI=20感染率最高,GFP阳性表达率为(92.3±1.2)%,GFP/PC-3在体外持续培养2、4、8周GFP阳性率没有明显变化。镜下形态观、MTT测生长曲线、划痕实验等结果显示,与转染前相比,慢病毒感染PC-3后,对细胞活力、增殖、凋亡和周期均没有影响(P>0.05)。结论 GFP慢病毒能够高效标记PC-3,并且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GFP基因在PC-3能够持久稳定表达,可以用于下一步的细胞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6.
7.
背景:目前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争议多集中在小切口术野有限,是否会增加股骨颈骨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比较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完全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1001例患者。资料分析显示,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在医源性神经损伤、髋臼杯外展角、股骨柄内翻和外翻发生率、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再次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亚组分析表明:所有后侧入路的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在髋臼杯外展角、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和再次手术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后外侧入路的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组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人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中发挥的作用,并且研究其初步机制。方法提取并培养人髓核细胞、构建脂联素受体慢病毒(LV-sh Adipo R1和LV-sh Adipo R2)和对照空载体病毒,将病毒转染至人髓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髓核细胞凋亡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TUNEL实验和CCK8试剂盒检测脂联素调控髓核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结果 TNF-α能抑制髓核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脂联素能逆转TNF-α对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P0.05)。Adipo R1/2沉默后,髓核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升高,以Adipo R2为著(P0.05)。结论脂联素能够通过两个受体(Adipo R1、Adipo R2)调控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尚无专门用于上胸椎前路的内固定器械,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内固定器械已申请了专利,仍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进行比较,探讨上胸椎前路钛板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6例新鲜成人T2~T4尸体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组,切除T3椎体和T2/3、T3/4椎间盘组织,同一尸体髂骨上取适当大小的骨块植入T3椎体缺损处,然后分别安装好内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出固定钛板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最大拔出力平均(1 005.11±252.78) N,强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 (469.37±142.75) 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优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由此推断上胸椎前路内固定装置是比较牢固的,为后期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争议多集中在小切口术野有限,是否会增加股骨颈骨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比较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国内外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完全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软件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1 001例患者。资料分析显示,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在医源性神经损伤、髋臼杯外展角、股骨柄内翻和外翻发生率、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再次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亚组分析表明:所有后侧入路的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在髋臼杯外展角、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和再次手术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后外侧入路的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组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