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lar gla-ucoma(NVG)又名血管机能不全性青光眼,以虹膜表面有许多新生血管、眼压升高为特征,它对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及手术治疗均不敏感,故临床工作中颇感棘手。过去常因失明后仍伴有剧烈眼痛、头痛而摘除眼球,近年来对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有进一步认识,故其预后已有所改善。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980~1989年间,我院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例,均为单眼,右眼9只,左眼8只,其中男10人,女7人,年龄23~75岁,平均51岁。入院视力:无光感~0.06,其中光感以下15眼(占88%)。眼压3.26~12.4kPa,平均7.714kPa。处理方法:前房穿刺、滤过手术、球后无水醇注射及视神经剪断各1例,睫状体透热10例,眼球摘除3例。  相似文献   
2.
同时记录的27例PERG和PVEP显示;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b波减低,P_(100)正常或b波和P_(100)潜伏期均延长,RCT正常;急性视神经炎的特点是b波正常,P_(100)潜伏期和RCT延长;视神经萎缩多表现为b波和P_(100)消失。提示PERG与PVEP联合应用较单项检查更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概述眼科摄影有普通摄影与特殊摄影之分,本文重点讨论眼科特殊摄影,主要包括裂隙灯显微摄影,眼底摄影和眼底立体摄影术。1.1 裂隙灯显微摄影已有70余年历史,它是利用装有专用照像机的裂隙灯显微镜,对所观察到的病症,进行摄影的技术。布光方法分①弥散光照明,用以拍摄结  相似文献   
4.
自Nettleship(1884)首次报告了视神经炎(ON)的临床特征以来,它已成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为了有效地治疗ON,努力寻找其病源。为同一目的,我们对1980年—1990年间我科收治的108例ON患者做一临床分析,着重探讨引起ON 的不同病因,力求从临床角度对ON 病因有进一步认识。临床资料ON 患者共108例,184眼,双眼76例(占70.4%),单眼32例(占29.6%)(右眼12、左眼20)。男性69(占63.9%),女性39(占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1年起,采用甘油保存和冷藏角膜,开展以治疗为主要目的的板层角膜移植术,共做30例31眼,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B型超声波观察,研究了54例108只高度近视眼后巩膜的形态,根据后巩膜形态的改变,将其分为;均匀型(43.52%)、球型(44.44%)、平底型(1.85%)、圆锥型(8.33%)和双峰型(1.85%)。各型葡萄肿在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这表明后巩膜葡萄肿各型之间是逐渐进展的,其严重程度也是逐型增加的。作者还对B型超声波观察后巩膜形态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7-199)  相似文献   
7.
固定性上斜视较为罕见。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使上直肌纤维化,下直肌萎缩或缺如,单眼或双眼被纤维化的上直肌索条牵引,使眼球固定于上斜位、下转严重受限。被动转动眼球,不能使眼球至正常眼位,常伴有眼球及眼外肌发育异常。目前有关矫正固定性上斜视的方法都不理想,术后短期内眼位又恢复到原来位置。有人试图用上直肌完全断腱或后退至赤道部以后来改善眼位,但常常无效或改善眼位量较小。作者采用上直肌断腱加下斜肌缩短,附着点前移或异体巩膜条固定牵引等方法治疗9例10只眼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典型病历如下。例1 女性41岁自幼双眼上斜。视力右眼  相似文献   
8.
由血影细胞引起的青光眼,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然国内报导甚少,现就有关问题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外伤性眼内出血或由其他眼病而致的眼内出血,都可引起继发性开角青光眼。此类青光眼,有的是由凝血块直接阻塞房角而使眼压升高,也有的是由血液的分解产物阻塞小梁网而致,1963年Fenton 和Zimmerman首先报导了此类病例,他们经光学显微镜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3例罕见的、在视网膜静脉周围有一层白色厚鞘的病变,作者命名为“急性霜样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为一新的综合征。临床特点:有急剧的双眼视力减退,前房和玻璃体出现轻度炎性反应,眼底于后极部至周边区有广泛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的炎性浸润,形成白色的鞘膜,呈现出结霜样树枝状外观。本文例3还有渗出性黄斑区视网膜脱离。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正常静脉充盈,于中晚期有静脉壁的着色和渗漏,无血流量的减少和阻塞。视网膜电图的波幅降低,病人身体健康,查体无异常发现。患者年龄分别为23、25和29岁,女2、男1。  相似文献   
10.
于1988年初,我科用保存异体巩膜代替睑板行眼睑成形术3例,经7~12个月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选用无恶性肿瘤、无急慢性炎症的失明的青光眼、死婴眼或因外伤而摘除的眼球,清除上巩膜组织、角膜、视神经和眼球内容物。将清洗后的巩膜浸入95%乙醇,3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