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楠  韩峰  刁艳君  陈启颖  刘家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8-3590,3594
目的 探讨稀释法在评价狼疮抗凝物(LAC)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干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作为对照组,将这30例受试者的混合血浆标本分别按1:1、1:21、1:22、1:23、1:24、1:256种不同稀释比例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血浆,检测标本中的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FⅡ、FⅤ、FⅦ、FⅩ活性,将其与所对应稀释度的理论值作线性相关分析.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LAC阳性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LAC阳性组.将6例LAC阳性组患者的血浆标本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梯度稀释并对上述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8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值与理论值均呈直线相关(R2≥0.90,P<0.05).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随之升高,能恢复到大致正常水平,且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结论 病理性抗凝物质如LAC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造成干扰,稀释法可通过降低干扰物质的滴度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凝血因子检测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重组质粒,并对融合蛋白SA-Beclin 1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核心SA与Beclin 1序列连接,克隆人pQE80形成pQE80-SA-Beclin 1重组载体,IPTG诱导融合蛋白原核表达,镍亲和凝胶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PCR成功扩增核心SA活性中心,酶切鉴定和测序均证实重组载体pQE80-SA-Beclin 1构建成功;IPTG诱导后SA-Beclin 1融合蛋白(含His标签)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为主,经镍亲和凝胶层析柱纯化得到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相对分子量约为72000kD,与预期相符.结论 本文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并表达纯化了SA-Beclin 1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A-Beclin 1的功能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的旁/自分泌及远程信号传导方式,细胞外囊泡(EVs)几乎参与了肿瘤发生、进展、转移、耐药等整个过程,对肿瘤诊疗产生了极大的启发。EVs具有作为血液或尿液生物标志物的强大潜力,可用于癌症的诊断、预后和监测。由于在临床上的巨大应用价值,近几年EVs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讨论了EVs标志物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优势、进展方向和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超速离心法与QIAGEN膜亲和柱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上清外泌体优缺点进行比较,为外泌体相关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检测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细胞上清分别用两种方法提取外泌体,进行电镜鉴定、BCA定量测定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标志蛋白以及Zetaview颗粒粒径、浓度及电势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提取外泌体的优缺点。结果 电镜下两种方法均可观察到具有膜结构的典型的类似于茶托状结构的外泌体,但膜亲和柱法提取外泌体背景中有类似蛋白聚合物等杂质的存在,超离背景纯净,每个视野下的外泌体数量要明显多于QIAGEN膜亲和柱法; Western blot测定标志蛋白,根据BCA定量同等上样量超速离心法可观察到明显的β-actin,ALIX,CD63以及EGFR条带,而QIAGEN膜亲和柱法仅可观察到β-actin,ALIX以及EGFR条带,但均较超速离心法条带弱; Zetaview粒径分析,超速离心法粒径分布峰值为116 nm,膜亲和柱法提取外泌体分布峰值为122 nm,均符合外泌体的粒径分布范围; 电势分析两者均为负值,符合外泌体的电势分布; 而颗粒数与蛋白浓度比值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要高于QIAGEN膜亲和柱法(t=13.47,P<0.01)。结论 超速离心法与膜亲和柱法均可以从细胞上清中提取外泌体,超速离心法步骤繁琐,时间较长,但外泌体纯度高,杂质少,BCA蛋白定量与实际所含外泌体蛋白量基本一致; QIAGEN膜亲和柱法方法简单,可快速从细胞上清中提取到外泌体,但纯度不及超速离心法,BCA蛋白定量比实际所含外泌体蛋白量要高,超速离心法适用于外泌体的各方面研究,而QIAGEN膜亲和柱法由于有杂蛋白的污染,因此更适用于外泌体核酸分析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1例马方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及检出突变c.4336G>A对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剪接效应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8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采用多重PCR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相关的15个基因的组合检测, 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检出位点进行验证并对部分家庭成员进行同一位点的检测。通过剪接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位点对剪接的影响, 并提取正常人及患者新鲜外周血中RNA, 通过逆转录PCR及Sanger测序, 验证突变对剪接过程的影响。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分析检出位点的致病性。结果基因组合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有FBN1基因杂合变异c.4336G>A, Sanger测序结果与二代测序结果一致。Sanger测序对部分家庭成员检测发现, 该家系中还存在4名携带者, 其中3例已出现胸主动脉瘤或夹层的表现;dbscSNVadascore 和dbscSNVrfscore预测检出位...  相似文献   
6.
颜楠  韩峰  刁艳君  陈启颖  刘家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8-3590,3594
目的 探讨稀释法在评价狼疮抗凝物(LAC)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干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作为对照组,将这30例受试者的混合血浆标本分别按1:1、1:21、1:22、1:23、1:24、1:256种不同稀释比例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血浆,检测标本中的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FⅡ、FⅤ、FⅦ、FⅩ活性,将其与所对应稀释度的理论值作线性相关分析.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LAC阳性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LAC阳性组.将6例LAC阳性组患者的血浆标本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梯度稀释并对上述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8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值与理论值均呈直线相关(R2≥0.90,P<0.05).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随之升高,能恢复到大致正常水平,且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结论 病理性抗凝物质如LAC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造成干扰,稀释法可通过降低干扰物质的滴度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凝血因子检测值.  相似文献   
7.
临床一些疾病(如重症胰腺炎、重度烧伤等)合并脓毒血症时具有病死率高和早期临床诊断难度大的特点,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可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性,降低死亡率。中性粒细胞CD64对于感染的诊断已经被广泛认可,并被认为在早期诊断中优于其他生物学标记物,且有助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但其在其他疾病或其他疾病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中鲜有研究。本文就CD64在其他疾病及其他疾病合并感染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明确CD64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与探讨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门诊与住院病例并分为2组,FⅧ抑制物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6例;狼疮抗凝物(LAC)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15例,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分别将2组稀释3个梯度(1∶2、1∶4、1∶8)后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对比分析稀释前后数据。结果 FⅧ抑制物组:6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显著且纠正试验均不纠正;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均减低,其中FⅧ活性减低最显著,经3个梯度稀释后FⅧ活性变化均较小,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LAC组:稀释前后FⅧ、FⅨ、FⅪ、FⅫ活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FⅧ抑制物阳性与LAC阳性均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并导致其出现假阳性,但FⅧ抑制物阳性组稀释3个梯度后FⅧ检测结果变化较小,未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而LAC阳性组FⅧ、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3TAT-DRBD重组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并对其siRNA结合活性和穿膜功能进行初步验证。 方法: 采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取靶基因 3TAT-DRBD, 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4b中;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镍亲和凝胶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凝血酶切除标签,Western blotting鉴定。凝胶迁移阻滞实验验证DRBD和siRNA的结合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T的穿膜能力。 结果: 限制性酶切和基因测序表明重组质粒pET-44b-3TAT-DRBD构建成功;IPTG诱导后3TAT-DRBD融合蛋白(含Nus标签和S标签)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可溶性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约80%;成功切除融合标签并纯化了无标签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 000;凝胶迁移阻滞实验证明,融合蛋白3TAT-DRBD 能有效结合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survivin-siR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在TAT的介导下survivin-siRNA穿透胞膜进入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效率明显增高。 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siRNA结合活性与穿膜功能的3TAT-DRBD融合蛋白,为进一步3TAT-DRBD的功能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两种常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与两种肝毒性药物在用药前后对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3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200例FIB水平降低(<1.5 g/L)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使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白眉蛇毒血凝酶、巴曲酶)的70例患者设为有产物组,使用肝毒性药物[丙戊酸(VAP)、培门冬酶(PEG-ASP)]的130例患者设为无产物组.分别于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后检测常规凝血6项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有产物组中的泌尿外科患者其FI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在未手术未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前与手术后、用药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鼻喉科患者的FIB与FDP水平在使用巴曲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产物组中的神经科患者在使用VAP治疗前后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科患者在使用PEG-ASP治疗前后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水平在使用该4种药物前后的显著差异变化可以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参考,避免导致严重低纤维蛋白血症引起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