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使用Palindrome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置管时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管尖位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出现导管晚期功能不良前1月内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次数、最近3次透析超滤率,记录导管带管时间、晚期导管功能不良出现的时间。用Cox风险回归分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置管部位、临时导管留置时间、低血压发生次数、Hct、超滤率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管尖位置,Hb、Plt、Alb、TC、PT、APTT等因素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部位、Hct、超滤率是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10、1.254、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超滤率越高,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发生率越高。结论:置管部位、Hct、超滤率是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为置管部位、维持合适的Hct值、减少超滤率以降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寻找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血液净化方式。方法:60例维持性血透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血液透析(HD)、高通量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检测3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4h、24h、48h外周血CD4+、CD8+、CD25+(mIL-2R)、CD4+/CD8+及血清IL-2、sIL-2R的变化;另设健康对照组,检测透析前各组各项指标数值。结果:HD、HFHD、HDF3组患者透析前CD4+、CD25+、CD4+/CD8+、IL-2较正常对照组下降,sIL-2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患者透析后4hCD4+、CD25+、CD4+/CD8+、IL-2升高,sIL-2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24h、48h以上各指标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各时间点与透析前比较,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HDF组患者透析后4h、24h、48hCD4+、CD25+、CD4+/CD8+、IL-2较透析前升高,sIL-2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各时间点与透析前比较,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HFHD组、HDF组透析后4h、24h、48hCD4+、CD25+、CD4+/CD8+、IL-2升高,sIL-2R降低,透析后4h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48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FH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HDF组透析后4h、24h、48hCD4+、CD25+、CD4+/CD8+、IL-2升高,透析后4h、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48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可短暂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HFHD、HDF可持续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HDF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肿胀手综合征是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发生的持续手部及上肢肿胀,是内瘘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3%~5%[1].随着近些年血液透析病人增多及存活率改善[2],肿胀手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加.我院于2006年12月~2013年6月也收治了20例肿胀手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现总结其中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6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透通路,评价其透析的充分性,并与颈内静脉导管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置管后感染、出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脱落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处理方法。结果锁骨下静脉导管法的血透充分性与颈内静脉导管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建立血透通路具有稳定可靠、患者容易接受、并发症少、可较长时间置管等优点,能达到充分透析,是目前血液净化一种理想的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5.
NO、ET-1及ADMA与血液透析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血液透析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检测MHD患者血透前后NO、ET-1及ADMA水平,与血透前后的MA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HD组MA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透析高血压发生率为28.3%。MHD患者血透后NO水平显著下降。按血透前后MAP变化分组后,血压升高组透析后ET-1水平较透前显著升高,而血压平稳组ET-1水平也较透前略有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组透后NO水平均下降,ADMA水平变化均不显著。χ2检验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前后ET-1水平的变化对MAP的变化有影响作用(P〈0.05),血液透析前后ET-1水平变化与MAP变化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434,P〈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722+0.297x(回归系数经t检验,P=〈0.05)。结论 (1)MHD患者血液透析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2)透析后ET-1水平升高可能是引发血液透析高血压的重要因素。(3)虽然透析后NO的浓度下降,但对MAP的影响不大,因此,可能不是引起透析后血压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在学龄前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对学龄前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即给予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的联合预防接种;B组为对照组,只给予流感疫苗联合预防接种,比较两组呼吸道感染(含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呼吸道感染发生间隔的天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因呼吸道疾病所致发热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总治疗费用、每次呼吸道感染(含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Peds QLM4.0评分情况。结果 A组随访间隔期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呼吸道感染发生间隔天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因呼吸道疾病所致发热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总治疗费用、治愈率、好转率及Peds QLM4.0评分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联合应用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及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伴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慢性紧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phrtis,CGN)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以及苯那普利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38例CGN患者和15例正常人空腹及糖负荷后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和胰素敏感指数(ISI)。观察CGN患者服用苯那普利3个月后ISI变化。结果 CGN结果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服用苯那普利后CNG患者ISI显著升高(P<0.05)。结论 CGN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苯那普利具有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膜式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住院确诊为,TTP的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5例病人均给予血浆置换、激素、输血小板、输浓缩红细胞、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5例病人均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肾损害、神经精神症状、发热等表现,均无PT及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等症状。作血浆置换,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TTP是多系统损伤的疾病,主要表现是五联征,一般无PT、APTT异常,无纤维蛋白原下降,血浆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8例健康人和25例ARF患者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尿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F患者在少尿期尿EGF浓度呈显著下降(P<0.001),多尿期后尿EGF水平开始回升,到恢复期升至正常.ARF患者三期尿EGF变化与BUN及SCr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01,P<0.001).结论在ARF过程中尿EGF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反映了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寻找降低病死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1月收治的14例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死亡9例,病死率高达64.3%,7例死于医院,中毒至死亡时间为40h-175h,2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死亡原因均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存活患者5例,均及时给予催吐、洗胃和导泻等治疗和支持治疗,4例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应尽早催吐、洗胃和导泻,减少毒物吸收,血液净化和免疫制剂的应用在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上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