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主动和被动康复功能锻炼对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2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130例;年龄70~90岁,平均81.75岁。根据围术期患者完成康复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方式分为A组(无或少量主动康复功能锻炼)、B组(少量主动+被动康复功能锻炼)、C组(正常主动康复功能锻炼)和D组(正常主动+被动康复功能锻炼)。根据身高、体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5天引流和渗出量、手术前(入院当天)后(术后第5天)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及其占原血容量比例、隐性失血量及其占总失血量比例,观察不同功能锻炼方式患者围术期血液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按照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低隐性失血量组和高隐性失血量组,观察不同功能锻炼方式患者高隐性失血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8例患者不同康复功能锻炼组围术期血液观察指标比较,术前Hct、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而总失血量、总失血量/原血容量、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随着主动功能锻炼强度的增加和被动功能锻炼的加入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80、34.934、50.430、25.850,P值均<0.01)。所有患者总失血量平均为976.92 mL,隐性失血量平均为452.94 mL,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46.36%,<46.36%者116例纳入低隐性失血量组,≥46.36%者92例纳入高隐性失血量组。高隐性失血发生率随着主动功能锻炼强度的增加和被动功能锻炼的加入而逐渐降低(χ2=22.430, P<0.05)。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高隐性失血与康复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方式紧密相关,主动功能锻炼基础上加强被动锻炼能够有效地减少关节置换围术期总失血量,降低高隐性失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和针刀疗法(NKT)在慢性跖筋膜炎(CP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骨科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8例C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患者意向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NKT组(26例)和ESWT组(22例)。ESWT组采用激痛点治疗模式,NKT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模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程度,应用压痛评分评定足跟压痛程度。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的组间比较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随访时间节点,2组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后1周(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压痛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KT组患者治疗后3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8月131例因单侧股骨颈骨折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行初次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90岁,平均81.8岁),根据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强度分为少量功能锻炼组(59例)和正常功能锻炼组(72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和渗出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及其占原血容量的比例、隐性失血量及其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按照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分为低和高隐性失血量患者,分析功能锻炼与隐性失血量、高隐性失血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总失血量平均为(964.05±284.92)m L,占原血容量的23.23%;隐性失血总量平均为417.86m L,占总失血量的43.34%。有52例患者发生高隐性失血,其中少量功能锻炼组33例,正常功能锻炼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及其占原血容量比例、隐性失血量及其占总失血量比例、高隐性失血发生率均随着功能锻炼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显性失血量随着功能锻炼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正常强度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少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和高隐性失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护理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康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在髋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上具有显著优势(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行康复护理,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护理,重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的作用。结果经过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16例患者均达到手术预期目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施行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质网应激反应在骨溶解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凋亡和骨溶解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人工关节松动的原因,为人工关节松动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鼠颅骨建立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组1,空白对照组;组2,磨损微粒TiAl6V4纳米合金粉末(TiNPs)组;组3,内质网应激反应阳性对照(TiNPs+Tg)组;组4,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剂(TiNPs+4-PBA)组。通过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和ALP染色观察骨溶解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骨溶解颅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蛋白的表达变化;TUNEL和Caspase-3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溶解颅骨组织内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磨损微粒TiNPs能够在体外诱导骨溶解的发生、加重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抑制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同时磨损微粒还可以上调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蛋白以及促进骨溶解骨组织中成骨细胞的凋亡。在磨损微粒TiNPs的基础上加入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4-PBA)后,骨溶解症状明显缓解,骨侵蚀和炎症浸润显著降低,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得到改善,凋亡的成骨细胞急剧减少,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的表达也逐渐减弱。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骨溶解的形成并在骨溶解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内质网应激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逆转或治疗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评分用于老年人营养状况评定的可行性,以及老年人营养状况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20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例,女128例;年龄70~95(81.3±8.5)岁。根据MNA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和营养不良组,对比各组血清营养学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和淋巴细胞百分比(TLP) 测量值的变化情况,依据ALB、PA、TRA、TLP评估各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进一步比较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分析MNA评分与血清营养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和输血量,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及总隐性失血量,按照总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将患者分为低隐性失血量组和高隐性失血量组,分析不同营养状态组术后高隐性失血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良好组PA、TLP,潜在营养不良组TRA、TLP,以及营养不良组PA、TRA、TLP术后测量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营养状态的恶化,术前、术后ALB、PA、TRA、TLP均依次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营养状况组营养不良发生率组内比较:营养良好组和潜在营养不良组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营养不良组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各组随着营养状态的恶化,术前、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2例患者MNA评分10~27(18.62±3.25)分,MNA评分与ALB、PA、TRA和TLP呈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组随着营养状态的恶化,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其占总失血量比例、高隐性失血发生率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NA评分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评定,MNA评分越低,患者术前、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越高;营养状况差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高隐性失血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克氏针阻挡技术、闭合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例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患者及13例中节指骨基底部掌侧撕脱骨折的患者,采用克氏针阻挡技术、闭合复位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测量患侧及健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复查X射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面平整度。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针道感染、皮肤坏死、疼痛及关节炎等表现。术后1~3个月复查X射线提示骨折端获得骨性愈合、关节面平整。术后6~12个月手指TAM评分结果显示:优11例,良8例,中1例;VAS评分:19例0分,1例2分。结论 采用克氏针阻挡技术、闭合复位固定方法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疗效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Perioperative high hidden blood loss affects th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