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方对家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以及镜下骨实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日本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祛瘀生新方治疗组,模型组,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采用高根德等给家兔臀部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的方法造模,同时肌注青霉素预防感染每周1次。12周后检测实验动物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全血低切黏度(ηbL),全血高切黏度(ηbH),血浆黏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处死动物后做组织学检查,观察软骨下骨质的改变、骨小梁的改变以及骨细胞的变化,检测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做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分析。结果造模符合预期病理改变。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水平主要指标与空白组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模型组血液流变学水平主要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镜下祛瘀生新方组:骨小梁破损,软骨下骨有成骨细胞组织,部分脂质细胞填充。模型组:骨小梁连续性中断,大面积坏死,未见明显成骨细胞,大量脂质细胞填充,软骨下骨不完整。空白组:骨小梁完整、致密,各项骨组织、细胞清晰可见。结论祛瘀生新方对家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水平具有明显的降低,对于骨实质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并评价国医大师施杞教授“芪灵愈骨方”加减对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的影响,为该方的临床推广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前瞻性研究方式,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共计14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进行为期超过3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黏度、血脂)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研究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1)140名患者均获得超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期间未出现入组患者脱落;(2)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黏度指标(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脂指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骨代谢指标(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I型胶原...  相似文献   
3.
蔡曾琴  马莉  彭胤琼  刘玲  冉磊  黄映勤 《重庆医学》2018,(6):748-749,752
目的 探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与未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之留置时间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8-12月住院患者236例,住院号尾数是奇数的设为试验组(119例);住院号尾数是偶数的设为对照组(117例).留置针型号为18GA,穿刺1次成功,输液疗程大于5d,试验组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将延长管完全暴露于敷贴外,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留置针敷贴固定方式.记录两组留置针留置24、48、72、96、>96 h因回血堵管率、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留置48、72、96、>96 h回血堵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72.12±3.25)h,对照组(59.34士3.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7例静脉炎,对照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裁剪的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减少了回血,降低了留置针因回血凝固的堵管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且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方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家兔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探讨祛瘀生新方治疗INFH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祛瘀生新方组(C组)3组,每组12只,A、B组灌服生理盐水,C组灌服祛瘀生新方,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压积(HC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检测和比较。结果:与A、B组比较,C组家兔血液流变学(WBV、PV、AI、HCT)指标和血脂(TC、TG、LDL)含量均降低,HDL含量增高(P0.05)。祛瘀生新方能改善INFH家兔血液流变学状态、纠正血脂代谢紊乱。结论:祛瘀生新方对INFH的治疗机理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调节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于皮炎局部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的影响。方法 1%DNCB重复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构建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以未经处理的模型小鼠为对照组,并分别用SEB、SEB+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处理该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计数真皮内炎性细胞数量来反映不同处理组皮炎的变化情况,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利用DNCB构建的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中,真皮内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未经处理的皮炎组相比,SEB处理后炎性细胞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处理后炎性细胞显著减少,但SEB可部分拮抗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此外,在SEB处理的皮炎组以及SEB+地塞米松处理的皮炎组,GRβ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但SEB单独处理的皮炎组GRβ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情况更为显著。结论细菌超抗原(SEB)在皮炎局部诱导了GRβ的表达升高,在外用糖皮质激素快速减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平台(V3.0)软件,分析探讨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传承施杞教授临床诊治颈腰综合征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归纳施杞教授2018-2020年门诊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治验处方,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性味、归经、使用频次、药对组合及方剂配伍规律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整理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验方150则,中药183味,多为甘、苦、辛药物,归经以肝、脾为主,兼有心、肾、肺、胃、胆、膀胱、三焦、大肠、小肠、心包经。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柴胡,高频药对组合为柴胡-黄芪147次(占98.00%),柴胡-川芎142次(占94.67%);常用角药组合为柴胡-黄芪-川芎140次(占93.33%),柴胡-甘草-黄芪130次(占86.67%),柴胡-秦艽-黄芪130次(占86.67%)。常用药对为柴胡-川芎、黄芪-川芎等。核心处方为柴胡、黄芪、川芎、当归、秦艽、甘草。结论 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以圣愈汤为主方,药物以柴胡、黄芪、川芎、甘草、秦艽、当归、川牛膝、大枣等为主,临床诊治时随病、证、症以用药加减,体现了“气血为先,少阳为枢,八纲统领,本于五脏”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疲劳性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选择60只成年家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夹板外固定法对两组家兔扭伤关节进行处理治疗,观察家兔在治疗2个月后骨折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家兔的疲劳骨折恢复情况明显好转,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动物疲劳性骨折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核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SE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a Ca T细胞,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a Ca T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GRα、GRβ)m RNA、蛋白的表达;随后用SEB预处理Ha Ca T细胞,地塞米松再作用Ha Ca T细胞8 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Ha Ca T细胞GRα细胞内分布情况。结果 SEB作用Ha Ca T细胞后,其GRαm RNA、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GRβm RNA、蛋白表达随SEB的浓度增高呈上升趋势,且在SEB质量浓度为100 ng/ml时达到最高值。10-6mol/L地塞米松作用8 h后能够诱导Ha Ca T细胞GRα由胞浆向胞核转移,该效应能够维持到24 h。与地塞米松组Ha Ca T细胞内GRα分布出现向核内转移现象不同,地塞米松+SEB组部分细胞GRα分布仍局限于胞质,并未出现核转移现象。结论 SEB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GRβ表达上调及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GRα由胞浆向胞核转移参与炎症性皮肤病外用糖皮质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TAC-NFAT轴调控GRβ在拮抗糖皮质激素快速减敏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DNCB重复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构建慢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以未经处理的模型小鼠为对照组,并分别用DEX、TAC、DEX+TAC处理该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炎症细胞计数、qRT-PCR检测TNF-α的表达水平反映不同处理组皮炎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的mRNA和蛋白表达。TAC作用角质细胞NTCC2544后,Western blot检测NFAT1和NFAT2的表达水平。构建含GRβ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GRβ,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NFAT作用于GRβ启动子区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X能够显著降低DNCB诱导的小鼠慢性接触性皮炎的炎性反应。与DEX处理组、TAC处理组相比,DEX+TAC处理组炎症细胞计数与TNF-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GRβ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著降低(P0.05)。体外实验显示TAC能够抑制人角质细胞NCTC2554 GRβ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TAC也能够抑制NFAT1和NFAT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FAT1和NFAT2能够作用于GRβ的启动子序列区域。结论 TAC通过TAC-NFAT轴调控GRβ的表达而拮抗糖皮质激素快速减敏。该发现为临床工作中TAC与GC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