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选区烧结技术提高复杂颌面骨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容积三维重建,利用MINICS8.1软年进行滤波,二值化,轮廓提取,矢量重建,转化为STL文件,再进行实体分层,输入HLP-450型快速成型机,制作骨折头颅骨三维实体模型,模拟手术,制作个体化钛板,作为实施手术过程的参照。结果: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激光选区烧结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明显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成像联合血清PSA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疑似PCa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PSA、3.0T MRI常规、DWI及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PCa及前列腺增生(BPH)的DCE-MRI信号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采用以下三种技术方案:方案1:T1WI、T2WI+DWI;方案2:T1WI、T2WI+DCE-MRI;方案3:T1WI、T2WI+DWI+DCE-MRI。以上三种方案均联合血清PSA,计算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BPH与PCa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最大增强斜率(MSI)及信号增强率(S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的TIC多表现为Ⅰ或Ⅱ型,PCa的TIC多表现为Ⅲ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T2WI+DWI+DCE-MRI联合血清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最高,分别为93.7%、90.5%、91.3%。结论T1WI、T2WI+DWI+DCE-MRI检查联合血清PSA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高分辨率CT(HRCT)分析鼻丘及相邻结构的解剖形态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冠状位连续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其中慢性鼻炎患者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30例,无副鼻窦疾患患者30例,结果:大多数病例(99%)有气房,鼻丘的形态多样,与中鼻甲前部,筛泡和鼻泪管关系恒定,鼻丘向上气化程度与额窦关系密切,鼻丘炎症常见于多发前组鼻窦炎,结论:通过对鼻丘及其相邻结构的HRCT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其解剖形态及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盆腔闭孔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1例盆腔闭孔疝患者的CT征象,并结合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生育史、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同时将CT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1例患者共计13侧闭孔疝,术前CT检查表现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肠管样填充物8例;在闭孔管中上段表现为索状软组织影5例,其中2例为双侧闭孔疝;手术证实右侧闭孔疝8例,左侧5例;11侧疝内容物为肠管,2侧疝人物为网膜和卵巢,其中2例疝入肠管缺血坏死。术后均治愈出院,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孔疝多发生于年老消瘦且有多次妊娠史的女性,右侧多于左侧,术前CT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CT检查及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成年人肠套叠患者CT检查资料。结果小肠套叠8例,回盲部套叠10例,结肠套叠14例。31例为顺行性肠套叠,1例为复杂性小肠逆套叠。32例手术发现原发病灶,良性病变15例(46.9%),恶性病变17例(53.1%),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为37.5%(12/32)。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成人肠套叠,对成人肠套叠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技术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患者的26个病灶进行检查,取标本送病理检查,并与术后对比,分析三维立体穿刺活检技术的方法。结果26个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88%,无假阳性,穿刺失误及假阴性各占6%。结论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技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熟练掌握该技术,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冉慕光  刘林  陈圣欢  邓树芳 《当代医学》2009,15(13):134-135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I2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腹部多层螺旋CT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阑尾大小、形态、位置及盲肠周围改变进行观察、分析,并把CT征象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26例中有120例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CT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为阑尾增粗、增大(857%),间接征象包括阑尾周围炎(81.75%)和阑尾盲肠周围脓肿(21.4%)。有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CT表现无异常征象。结论急性阑尾炎的MSCT征象对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igmoid volvulus,SV)的CT征象,以提高术前C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6例SV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乙状结肠扩张、积气,呈倒"U"形肠袢共6例;5例肠壁明显变薄,肠腔含有少量液体,1例肠壁密度增高,肠腔含有大量液体;倒"U"形肠袢最高点位于肝下缘以上水平者6例,位于横结肠上方者2例.双鸟嘴征6例.X征6例,输入端位于输出端上方者5例,下方者1例.漩涡征6例,其中逆时针5例,顺时针1例.结论:倒"U"型肠袢结合X征及双鸟嘴征是诊断SV可靠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X线断层融合技术与数字摄影在骨折术后愈合进程中骨痂显示的差异。 方法54例骨折术后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均行数字摄影和X线断层融合技术成像,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54 例患者中,X线断层融合技术和数字摄影两种方法所获得图像对骨痂的显示情况在术后2 周显示率分别为3.7%和14.81%,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 个月显示率分别为38.89%和77.78%,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 个月显示率分别为66.67%和87.04%,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显示率分别为88.89%和94.44%,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X线断层融合技术对骨折术后早期骨痂显示具有重要的价值,较X线平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病变间动态增强CT扫描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THAE)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脏或腹部病变为肿瘤类和炎性病变并伴有动态CT扫描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征象病例43例,所有病例病变均由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通过分组并对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征的形态、分布部位、强化特点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瘤组THAE征均呈楔形、不规则形或节段形,分布于病灶一侧或远离病灶,边界多清楚。炎症组引起的THPE多呈大叶、大片或斑片状,与炎性病灶相临或环绕炎性病灶分布,边界欠清。肿瘤组与炎性病变组对比,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征在形态和发生部位方面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变伴有特征的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征的表现,对于肝内病变的定性和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