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总结了甘肃河西走廊沿线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地区血红蛋白病的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该地区57例异常血红蛋白的一级结构,确定β链变异体7种,α链变异体6种,其中Hb Tianshui为世界新种异常血红蛋白。对27例β地中海贫血进行了基因鉴定,发现4种突变型,以CD17(A→T)基因突变为主,检出的β地中海贫血[-28(A→G)、CD17(A→T)/N]双重突变杂合子,为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双重突变,极为罕见。根据河西走廊沿线血红蛋白病的地理及民族分布特点,作者认为①该地区的汉族人融合了部分其他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的血缘。②推测β地中海贫血CD17的突变基因可能起源于甘肃陇西地区,随华人的迁徒传入东南亚各地。③该地众多的异常血红蛋白变异体和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型,说明这一地区遗传背景十分复杂,其基因的传递且具有高度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陕、甘、新地区汉、维吾尔、哈萨克、回、布依族中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 )的突变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 (PCR/ ASO)技术 ,对“丝绸之路”地区 85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从 85例患者中共检出 7种突变类型 (共 12种基因型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密码子 17/ N主要存在于汉族中 ;IVS- 2 - 65 4 / N、 - 2 8/ N、密码子 4 1- 4 2 / N和 - 2 8·密码子 17/ N除从汉族中检出外 ,还分别自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布依族中检出 ,其中 - 2 8·密码子 17/ N为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双重突变 ,文献中未见报道 ;而密码子 8/ N和密码子 8- 9/ N则仅从维吾尔族中检出 ,在中国人中系首次发现。结论 :陕、甘、新地区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 ,是我国一个较为特殊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丝绸之路沿线陕、甘、新三省区85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患者的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的前4种突变为CD17(A→T)、IVS-Ⅱ-654(C→T)、-28位(A→G)和CDs41/42(-TTCT),占总检出率的78.7%,是该地区主要的β地贫突变类型。此外还检出了CD8(-AA)、〔-28(A→G)CD17(A→T)/N〕、CDs8/9(+G)、CDs27/28(+C)等共12种β地贫的基因突变型。其中〔-28(A→G)CD17(A→T)/N〕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基因突变,未见文献报道;CD8(-AA)和CDs8/9(+G)为在中国人中首次发现;CDs27/28(+C)在我国也甚为罕见。研究表明,丝绸之路地区β地贫的类型及频率既与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东南亚各国不完全相同,又与邻近的中亚各地有一定差异,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血红蛋白(Hb)病是由于Hb的质和量发生异常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贫血综合征,现代医学称为分子病。Hb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2.5亿人携带Hb病的突变基因。在我国,Hb病也十分常见,尤其在南方和沿海地区,异常Hb发生率为0.333%,地贫发生率达到了2%,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陆路“丝绸之路”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南抵印度,曾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28(A→G)·CD17(A→T)/N]双重突变杂合子的基因鉴定及家系分析结果。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ASO)技术。结果:对4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计35人进行基因鉴定,共检出22人同时携带有β地贫-28(A→G)和CD17(A→T)的突变基因,结合临床体征、血液及生化指标、家系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确定他们是β地贫[-28(A→G)·CD17(A→T)/N]双重突变杂合子,为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双重点突变。结论:[-28(A→G)·CD17(A→T)/N]双重突变杂合子是一种新的β地贫类型,这种β地贫的发现,为认识我国地贫的高度异质性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