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很多临床报道认为“双钢板”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对于放置方式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肱骨髁间骨折应用双钢板固定时,3种不同放置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18具防腐肱骨标本,制成肱骨远端“T”型髁间骨折模型,在髁间骨折线两侧各贴2个(共4个)应变片。随机予以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平行双钢板固定,在压缩载荷下,对3种内固定方式进行应变、位移、刚度的测试。 结果与结论:①从载荷-位移数据中可以看到:当载荷低于500 N时,3种内固定方式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500 N时,平行双钢板压缩位移小于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P < 0.05)。②3种内固定应变较小的是平行双钢板固定,另两种钢板固定方式应变较大,前者与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内外髁的应变大于髁间应变,外髁的应变最大。当载荷低于300 N时,3种内固定方式的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300~500 N外力的载荷下轴向压缩刚度以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最高,背侧双钢板和垂直双钢板较低,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由此可见,同等载荷下,平行钢板固定效果最佳,垂直钢板固定和背侧钢板固定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很多临床报道认为双钢板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对于放置方式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肱骨髁间骨折应用双钢板固定时,3种不同放置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18具防腐肱骨标本,制成肱骨远端T型髁间骨折模型,在髁间骨折线两侧各贴2个(共4个)应变片。随机予以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平行双钢板固定,在压缩载荷下,对3种内固定方式进行应变、位移、刚度的测试。结果与结论:①从载荷-位移数据中可以看到:当载荷低于500N时,3种内固定方式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500N时,平行双钢板压缩位移小于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P<0.05)。②3种内固定应变较小的是平行双钢板固定,另两种钢板固定方式应变较大,前者与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外髁的应变大于髁间应变,外髁的应变最大。当载荷低于300N时,3种内固定方式的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300~500N外力的载荷下轴向压缩刚度以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最高,背侧双钢板和垂直双钢板较低,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由此可见,同等载荷下,平行钢板固定效果最佳,垂直钢板固定和背侧钢板固定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背景:很多临床报道认为“双钢板”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对于放置方式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肱骨髁间骨折应用双钢板固定时,3种不同放置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18具防腐肱骨标本,制成肱骨远端“T”型髁间骨折模型,在髁间骨折线两侧各贴2个(共4个)应变片。随机予以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平行双钢板固定,在压缩载荷下,对3种内固定方式进行应变、位移、刚度的测试。 结果与结论:①从载荷-位移数据中可以看到:当载荷低于500 N时,3种内固定方式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500 N时,平行双钢板压缩位移小于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P < 0.05)。②3种内固定应变较小的是平行双钢板固定,另两种钢板固定方式应变较大,前者与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内外髁的应变大于髁间应变,外髁的应变最大。当载荷低于300 N时,3种内固定方式的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300~500 N外力的载荷下轴向压缩刚度以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最高,背侧双钢板和垂直双钢板较低,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由此可见,同等载荷下,平行钢板固定效果最佳,垂直钢板固定和背侧钢板固定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背景:很多临床报道认为"双钢板"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对于放置方式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肱骨髁间骨折应用双钢板固定时,3种不同放置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18具防腐肱骨标本,制成肱骨远端"T"型髁间骨折模型,在髁间骨折线两侧各贴2个(共4个)应变片。随机予以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平行双钢板固定,在压缩载荷下,对3种内固定方式进行应变、位移、刚度的测试。结果与结论:①从载荷-位移数据中可以看到:当载荷低于500N时,3种内固定方式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500N时,平行双钢板压缩位移小于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P〈0.05)。②3种内固定应变较小的是平行双钢板固定,另两种钢板固定方式应变较大,前者与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外髁的应变大于髁间应变,外髁的应变最大。当载荷低于300N时,3种内固定方式的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300~500N外力的载荷下轴向压缩刚度以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最高,背侧双钢板和垂直双钢板较低,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由此可见,同等载荷下,平行钢板固定效果最佳,垂直钢板固定和背侧钢板固定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