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从影像及临床表现两方面评估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应用γ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52例,发病年龄18~77岁,平均47.1岁。20例(38.5%)为开颅手术后复发或残留,32例(61.5%)根据典型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面部麻木29例(55.8%),咀嚼无力11例(21.2%),继发三叉神经痛10例(19.2%),复视4例(7.7%)。52例中以实质性为主44例(84.6%),囊实混合性8例(15.4%)。其中2例囊实混合型肿瘤先行立体定向肿瘤囊液抽吸内放疗术,然后重新行核磁定位行伽玛刀治疗。肿瘤体积平均7.2cm3(0.5~38.2cm3)。肿瘤周边剂量11~17Gy,平均13.9Gy;等剂量曲线平均为47.9%。结果随访的最短时间为12个月,最长时间为156个月,平均61个月。从临床症状上看,35例(67.3%)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14例(26.9%)同治疗前,2例(3.8%)加重。肿瘤变化:本组随访影像显示伽玛刀后肿瘤基本消失的8例(15.4%),肿瘤体积萎缩的32例(61.5%),体积较伽玛刀前无明显改变的9例(17.3%),体积增大的3例(5.8%),肿瘤总控制率94.2%(49/52)。结论γ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并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癎患儿在注射18F-DG药物时发生癫癎发作后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意义,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1例1岁零2个月女性患儿有发作性抽搐伴意识丧失13个月,智能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视频脑电图显示左颁局限性癎样放电,MRI显示左侧颁叶局灶病变,在注射18F-DG药物时发生癫癎发作,斯时所查PET-CT显示左颁局灶性高代谢灶,因为与无创检查结果定位一致,遂行左侧颁叶后部癎灶切除术加中央前回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结果:术前服用抗癫癎药物状态下每日发作数10次,术后6个月患儿癫癎完全缓解,切除组织病理学提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IIb),手术后13d视频脑电图正常,6个月脑电图左侧额区尖波。患儿手术后6个月时智力有所进步,但仍落后于正常同龄儿。有文献显示在癫癎发作期注射18F-DG后PET在局灶性癫痂患者中一般显示局灶高代谢灶,并能定位政癎灶。结论:癫癎发作期注射18F-DGPET所显示的局灶高代谢区对致癎灶定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伽玛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 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自1997年11月至2011年6月应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33例,其中10例为术后残留,23例经影像诊断.肿瘤平均直径29 mm(12~65 mm).伽玛刀治疗的平均周边剂量12.5Gy(9~16Gy),平均等剂量曲线47.7%(40%~50%). 结果 32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6个月(6~135个月).30例(93.8%)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2例(6.2%)同治疗前.本组治疗后无其他颅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出现;肿瘤基本消失9例(28.1%),肿瘤体积明显萎缩21例(65.6%),体积较伽玛刀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例(6.7%),肿瘤总控制率100%.2例患者因治疗前肿瘤体积巨大行分次伽玛刀治疗. 结论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9月,54例经伽玛刀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二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初次治疗中心放射剂量平均为80.9Gy(70~90Gy),二次治疗放射剂量平均为74.8Gy(70~80Gy)。结果 23例患者(42.6%)完成了随访,疼痛复发时间平均18个月(6~78个月)。二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者17例(74.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3例(13.0%);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13.0%),总有效率87.0%。疼痛缓解出现平均时间为10周(1~16周)。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8例(78%),7例(30.4%)患者出现咬肌无力。结论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阿片类药物成瘾(俗称吸毒) 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戒毒治疗后复吸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难点.伏隔核是与药物成瘾依赖有关的最重要的核团,本文对伏隔核立体定向手术方式治疗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理机制、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Solitaire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所有患者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满意,术中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远期生活质量,患者恢复良好率或轻残率为87.5%(7/8)。术后1a复查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载瘤动脉及毗邻的血管均保持通畅,无支架或弹簧圈移位发生;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患者动脉瘤残留或复发。影像学治愈率87.5%(7/8)。结论:血管内Solitaire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频电刺激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对吗啡诱导戒断大鼠觅药行为的影响,分析NAc在大鼠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通过吗啡强化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后,13只予以120Hz高频电刺激伏隔核(吗啡刺激组),另13只予以假刺激(吗啡假刺激组)。15d后给予注射吗啡,诱导大鼠恢复位置偏爱行为,测量并比较两组的位置偏爱得分。结果吗啡电刺激组大鼠在注射吗啡诱导下不易恢复对吗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位置偏爱得分为(237.59±79.89)s,吗啡假刺激组为(441.29±212.68)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NAc能阻断注射吗啡诱导戒断大鼠恢复觅药行为。在成瘾药物诱导戒断动物觅药行为的过程中,NAc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对41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采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立体定向热凝毁损术,术后随访癫痫控制效果,同步分析手术对脑功能的影响.结果:本组41例均获1~3 a随访,其中发作完全消失11例(26.8%),减少75%以上18 例(43.9%),减少50%~75% 4例(9.7%),无变化8例(19.5%).神经心理学检查表明手术前后智力、记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理手术入路及手术靶点,应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颞叶、额叶和多灶性癫痫,达到理想有效的毁损范围,有助于提高立体定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