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角膜上皮干细胞:属于单能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长、低分化状态、增殖潜力大、不对称分裂等特点,定位于角膜缘基底细胞层,又称之为角膜缘干细胞,对角膜上皮细胞更新及维持角膜透明起着重要作用。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主要包括酶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法。酶消化培养法是利用DispaseⅡ酶破坏角膜缘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的半桥粒连接,然后剥取角膜缘上皮层,再使用胰酶将其消化为单个细胞进行培养。组织块培养法没有经过酶的双重消化,将剖取的角膜缘组织块进行贴壁,细胞游离出组织块进行贴壁生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要背景:角膜上皮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又称之为角膜缘干细胞,临床上由于眼表严重热烧伤、化学性烧伤、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障碍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培养角膜上皮干细胞并进行临床移植成为新型有效的治疗方向。目的:探讨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采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人角膜缘组织来自河南省眼库,植片直径小于8 mm角膜移植术后的供者剩余眼球材料,手术显微镜下剖取角膜缘上皮层外2/3区域,采用2种方法培养人角膜上皮干细胞,常规组织块培养组是将组织块上皮面向上贴壁,加入K-SFM培养液后置于 37 ℃、体积分数为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改良组织块培养组是先将组织块浸泡于K-SFM培养液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孵育12 h,然后组织块上皮面向下贴壁培养。组织块周边有细胞游离出贴壁生长记作“培养第1天”,每日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改良组织块培养第5,10,14天时原代细胞中p63及K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改良组织块培养组出膜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织块培养组(P < 0.05),出膜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织块培养组(P < 0.05);②改良组织块培养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培养第10天可见小体积细胞较多,聚集成灶状分布;培养第14天可见细胞克隆灶,克隆灶内细胞体积较小,形态均一;③培养第5天,K3表达量较多,p63表达量较少;培养第10天,K3和p63表达量均增多;培养第14天,K3表达量未见明显增多,p63表达量明显增多;④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改良组织块培养法能显著促进角膜上皮干细胞的游离,提高体外培养细胞数量,为人角膜缘上皮组织片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ORCID: 0000-0001-8370-174X(许中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角膜受到损伤后,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引起角膜基质瘢痕化,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目的:观察角膜不同部位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探索角膜缘上皮细胞群能否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方法:采用酶消化及机械外力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人角膜中央、角膜旁中央及角膜缘处角膜上皮细胞与浅层角膜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变化。待培养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记作"0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两种细胞间有明显分界线。角膜缘组上皮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均有较高的表达;角膜旁中央组PCNA有较高的表达,p63蛋白阴性表达;角膜中央组PCNA表达较低,p63蛋白阴性表达;从鉴定结果中可以得出只有角膜缘组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角膜缘组上皮细胞逐渐包围并化解成纤维细胞,在相互作用4周后,成纤维细胞聚集成死细胞团,缺乏角膜缘干细胞的中央组及旁中央组中成纤维细胞生长面积增加,上皮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说明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群可以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4批次血清活力检验与结果分析,介绍和评价极限稀释(LD)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方法用于血清活力测定的实用性与优缺点。方法将检验细胞作极限稀释,极限值为13,使克隆单位内平均13个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检验血清组,每1个浓度为1个克隆组,每组50个左右克隆单位;克隆培养5~7d左右,计数克隆阴性单位数。应用泊松分布函数处理实验数据,确定血清活力等级。结果用LD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4批次血清的活力:FBS-1活力等于Ⅱ级,Ⅲ级〉FBS-2活力〉Ⅳ级,FBS-3等于Ⅲ级,FBS-4无活力。结论LD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方法用于检验血清活力,能准确反映血清活力状况,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减毒沙门氏菌SL3261为载体研究通过口服途径血小板第四因子(plateletfactor4PF4)对小鼠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携带PF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转化减毒沙门氏菌SL3261,通过口服途经1×108个3d个菌株的剂量饲服小鼠,在第3次饲服后12h小鼠接受700cGy剂量60Co全身照射。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外周血象及流式的检测、骨髓集落培养、小鼠生存期的观察研究PF4对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结果照射后SL3261PF4治疗小鼠的肝脏、脾脏、肾脏、小肠、外周血及骨髓分别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照射后第7和14天SL3261PF4组小鼠骨髓细胞总数(marrowmononuclearcellsMNC)、粒巨集落细胞形成细胞(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formingunitCFU-GM)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proliferatingpotentialcolonyformingcellsHPP-CFC)数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以减毒沙门氏菌SL3261为载体,口服PF4基因治疗可以保护小鼠免受放射损伤,并促进放射损伤后小鼠的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5.
许中中  余晓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481-3483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106例春季角结膜炎患儿。给予环孢霉素A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点眼治疗。观察并记录患儿随访中情况和治疗前、治疗1 a后症状及体征。结果在使用环孢霉素A滴眼时19例患儿出现一过性轻微刺激症状,1例患儿出现眼压升高,21例患儿停药1~6个月后复发,10例患儿失联,未发现眼表其他毒副作用。治疗1 a后,患儿各项症状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01)。部分患儿症状和体征消失、改善。结论环孢霉素A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可有效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  相似文献   
6.
7.
背景:角膜受到损伤后,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引起角膜基质瘢痕化,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目的:观察角膜不同部位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探索角膜缘上皮细胞群能否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 方法:采用酶消化及机械外力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人角膜中央、角膜旁中央及角膜缘处角膜上皮细胞与浅层角膜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变化。待培养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记作“0 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两种细胞间有明显分界线。角膜缘组上皮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均有较高的表达;角膜旁中央组PCNA有较高的表达,p63蛋白阴性表达;角膜中央组PCNA表达较低,p63蛋白阴性表达;从鉴定结果中可以得出只有角膜缘组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角膜缘组上皮细胞逐渐包围并化解成纤维细胞,在相互作用4周后,成纤维细胞聚集成死细胞团,缺乏角膜缘干细胞的中央组及旁中央组中成纤维细胞生长面积增加,上皮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说明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群可以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重组腺相关病毒是一种用于基因治疗的安全而有效的病毒载体,近年来在其基础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很有希望的方法,目前已用于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分子化疗等方面.腺相关病毒自身具有抗肿瘤活性,重组AAV作为基因治疗载体联合放疗、化疗可起到协同的抑制肿瘤作用相比,重组腺病毒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层间垫片术治疗角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穿孔患者14例14眼,所有患者均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取自体角膜基质片填垫于角膜穿孔处。分别于术后第1、7、14天,第1、3、6、9、12个月记录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0.
背景:眼表存在两种形式的上皮干细胞即角膜上皮干细胞和结膜上皮干细胞,角膜上皮干细胞在角膜上皮细胞更新和角膜透明的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采用活体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活体和体外层面上对角膜上皮干细胞进行定位研究。 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来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单侧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使用活体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患者双眼,健侧眼为对照。扫描方位依次为中央角膜及上、下、左、右方的角膜缘,记录扫描图像并分析。眼球材料来自于河南省眼库,切取角膜中央和角膜缘组织,组织包埋剂包被、冰冻切片,切片厚度5-7μm;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p63、ABCG2、K3和Connexin 43在角膜中央及角膜缘上皮层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共有24例患者确诊为单侧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活体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下患侧眼角膜病变区可见结膜细胞及杯状细胞;角膜缘区域Vogt栅栏状结构消失,色素细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纤维瘢痕化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示表达ABCG2和p63的细胞主要在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尤其在近结膜侧的角膜缘及角膜缘中间部表达相对较高,而中央角膜上皮层细胞不表达;K3及Connexin43在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层不表达,中央角膜上皮全层表达。通过活体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及干细胞标记物检测显示角膜上皮干细胞主要存在于角膜缘外2/3区域的Vogt栅栏基底部及钉突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