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金属粉标记新羽化大劣按蚊30,052只,在海南岛琼中县山林地区的山谷释放,以释放点为中心,在东、南、西、北方向设回收站,用人饵诱捕连续四个晚上,雌蚊的回收率为0.472%。在各个方向回收的雌蚊数目并无显著差异,而且扩散均达到1km,最远的距离在南边1.4km。  相似文献   
2.
白纹伊蚊广州株与北京株、成都株与合肥株进行杂交和反交,其孵化率在60 .1、84.4拓之间,与亲代无明显差别.大多数孵育卵放入水中第1天,卵开始孵化,5天内孵化完毕.杂交、反交后的子代存活率和性比率与亲代基本一致.上述4株均无生殖隔离现象。 各株的幼虫在相同环境下均于第6天开始变蛹.第了夭开始羽化.成虫前期均需8天左右。幼虫至蛹期的发育速度基本一致.10株白纹伊蚊均具有自育性,自育率波动在40.54、64.81拓之间,各地自育水平比较接近。对10株白纹伊蚊成虫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蛋白电泳,蛋白图谱均相同,出现拓条较明显的蛋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广州市1981年致乏库蚊生理龄期与成蚊季节消长的关系。广州市致乏库蚊在1~4月为密度  相似文献   
4.
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五个地理株的白蚊伊蚊线粒体DNA分别甩内切酶消化,其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观察并做限制酶片段长段差异分析(RFLDs)。结果表明,不同种蚊虫的线粒体DNA存在着显著的片段长度差异,揭示其高度的遗传分叉;而在同种不同地理株的白蚊伊蚊之间,用RFLDs分析所见差异报少,仅在广州株与其它四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RFLDs分析技术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五个不同温度的实验,编制成蚊生命表。说明:①成虫前期发育历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卵的存活率是影响成虫前期存活率的主要因素;②各个实验温度的成蚊存活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恒定的百分率下降,其存活率曲线都与SlobodkinⅢ型相似;③成蚊预期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回归系数b值均有显著性(P<0.001);④不同温度的成蚊预期寿命,用生殖营养周期换算为生理龄期,更能说明寿命与流行病学的关系,并在五个实验温度中,25℃似乎更有利于登革热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1983年我们曾对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tls)的扩散范围进行了初步的实验观察。为了进一步了解该蚊种的扩敞活动,此次实验改用全面设置固定回收站的办法,通宵观察一夜的扩散范围,对今后制定规削防制区域界限提供更为充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温度与白纹伊蚊多次吸血的关系,对幼虫营养与白纹伊蚊多次吸血习性的关系也作了初步的观察。 将刚吸饱血的雌蚊分别置20、23、25、28和30℃条件下,根据各个实验温度白纹伊蚊的生殖营养周期内每1/3和2/3时间分别供血1h,观察每个实验温度的刺探(probe)和吸血(feeding)频率。同时解剖一定数  相似文献   
8.
从70年代后期以来,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医学昆虫表皮烃类碳的波形,能有效地鉴别复组成员(Si-bling species of complex),包括蚊、蚋、采采蝇等重要传病媒介,已成为昆虫的化学分类法(Chemicaltaxonomy)。本文试用气相色谱法鉴别尖音库蚊复组(Culex pipiens complex)的淡色库蚊(Culex-pipiens pallens)北京株,致倦库蚊(Culex quin-  相似文献   
9.
1.前言本文是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组1982年6月访华前,作为巴拉巴按蚊复合体昆虫学方面综合参考资料。根据唾液腺多线染色体的分带模式和杂交后代不育雄蚊,目前已知巴拉巴按蚊复合体最少包括三个有可能六个姐妹种(siblingspecies)。地区分布包括菲律宾的巴拉巴克岛和巴拉望岛、文莱、马来西亚的沙巴和半岛的一些地区、以及印度尼西亚、老挝、泰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长爪沙鼠腹腔中的人体马来丝虫微丝蚴为实验病原,通过人工膜吸血装置,感染中华按蚊,观察媒蚊的微丝蚴吸入率及宿主效率。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对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吸入率均小于1,即实际吸入的微丝蚴数(观察值)小于估计将吸入的微丝蚴数(估计值),其相关方程为Y=0.61X-1.37;而中华按蚊对马来丝虫的宿主效率(以实验感染指数为指标)则随吸入微丝蚴数的上升而下降,这种变化过程与感染蚊存活率的变化情况相互平行,作者认为感染蚊存活率下降是宿主效率IEI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