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咽部毛息肉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咽部毛息肉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为女婴,入院年龄1~45天,平均14.86天.临床特点:肿块堵塞口咽部与鼻咽部,导致进食困难或呼吸困难.部位:位于咽后壁3例,鼻咽部2例,咽腭弓1例,扁桃体窝1例.病理学特点:毛息肉为带蒂的圆形肿块,实性,表面被覆皮肤,中央是脂肪、平滑肌、横纹肌和软骨等中胚层成分构成的核心区.结论 咽部毛息肉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将其归入迷芽瘤.毛息肉异常罕见,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毛息肉堵塞口咽部与鼻咽部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FGF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 P法检测 10例正常胰腺组织、5 0例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P <0 .0 5 )。 5 0例胰腺癌组织中 ,bFGF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 ,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bFG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检测可为胰腺癌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性,26天,发现头颈部多发包块半月于2009年1月3日入院.2008年12月20日因左头颈部皮肤红肿及头皮包块入院.体检:表面皮肤红,触之哭闹,诊断为新生儿皮肤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1周,皮肤红肿好转出院.出院后头颈部包块未消失,数量增多,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4.
例1女,3 d.因气急、吐奶3 d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生后气急,渐加重,伴吐奶,在当地医院CT示右肺肿块,于2003年6月8日转我院.体检:体温38℃,脉搏160次/min,呼吸40次/min,身长52 cm,体重2.5 kg.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儿骨化性肾肿瘤(ossifying renal tumor of infancy,ORTI)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ORTI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因肉眼血尿入院,CT示右肾实质内可见类圆形等低密度占位,其内可见少许片状高密度影。肾脏中部见棕红色结节状病灶,大小1cm×1 cm×0. 8 cm。肿瘤组织由骨样基质、骨母细胞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免疫表型:梭形细胞表达WT-1、vimentin、CD99及SMA,不表达Pax-2、Pax-8;骨母细胞样细胞不表达WT-1,表达vimentin、CD99、SMA及SATB2。结论 ORTI属于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高密度占位或钙化灶,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2岁。因左侧颌下肿物2年入院,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由基底样上皮细胞构成,呈实性巢状、花蕾状、器官样、腺管状分布,细胞巢外周的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基底样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5/6、p63阳性,Ki-67阳性指数10%,p53阴性。病理诊断为涎腺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infantile digital fibromatosis,I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ID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6个月~6岁,平均年龄15. 5个月,中位数10个月。其中9例患儿为单个病损,4例患儿为多处病损。病变呈圆顶状隆起,位于指(趾)的背面或侧面。镜下见肿瘤组织位于真皮层,由一致的梭形细胞构成,向真皮层及皮下延伸,累及皮肤附属器。细胞质内可见核周嗜伊红包涵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desmin、calponin、β-catenin,不表达S-100、NF和CD117。部分包涵体表达SMA及calponin。随访1~5年,1例(7. 69%)复发。结论 IDF是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良性增生性病变。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鉴于肿瘤的良性特点并可自行消退,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对于有症状者则需进一步行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8.
血管相关因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证实,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胰腺癌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探讨血管相关因子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7岁。因发现右臀部肿块1年余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由条束状增生的梭形细胞组成,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类似脂肪纤维瘤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波形蛋白、CD34、S-100蛋白、panTRK均为弥漫强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NTRK1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脂肪纤维瘤病样神经肿瘤。  相似文献   
10.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血管肿瘤.1993年由Zukerberg首先描述,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了不足200例[1],而国内文献仅有数十例报道[2-5].KHE多见于婴幼儿及10岁以内的儿童,多发生于四肢的皮肤及深部软组织,临床常伴有消耗性凝血病和淋巴管瘤病(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卡梅综合征).本文收集了9例婴幼儿皮肤及深部软组织的KHE,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