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流行特征,为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数据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1412例治疗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5.99±10.13)岁,80.17%为男性,已婚或者同居者占55.88%。经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比例分别为占42.14%和29.67%。入组时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是(218.93±123.35)个/μl,接受治疗时间与HIV确证阳性时间的间隔天数的中位数为74.5 d(P25=32,P75=321)。入组治疗治时,采用D4T/AZT/TDF+3TC+NVP方案的比例为70.11%。治疗病例的在访率为87.89%。结论 东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较之以前有所提前,应继续采取措施尽早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同时加强MSM病例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莞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07-2012年≥50岁HIV/AIDS病例的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报告≥50岁HIV/AIDS病例195例,男性153例,女性42例,男女性别比为3.64:1;50~59岁108例(占55.38%),60~69岁45例(占23.08%),≥70岁42例(占21.54%);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占65.13%(127/195);职业以家础家务/待业为主(占26.15%,51/195),其次为农民(占20.51%,40/19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9.74%(175/195)。病死率为35.38%(69/195),高于同期总体疫情的死亡率(14.56%,299/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对东莞市50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东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50例样本,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用RT-PCR法扩增pol基因序列并测序,应用BioEdit、Genotyping和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pol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收集的50例样本最终成功扩增得到32份样本的pol基因序列,其中CRF01_AE亚型12例;CRF_07BC亚型11例;B亚型7例;CRF55_01B亚型2例。各亚型基因离散率分别为CRF01_AE是(0.075±0.039)、CRF07_BC是(0.030±0.009)、B亚型是(0.073±0.022),各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55,P<0.001),CRF01_AE亚型和B亚型内毒株间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与CRF07_BC亚型(P值均小于0.001)。结论 CRF01_AE和CRF_07BC亚型在东莞市HIV-1流行株中占优势,CRF07_BC亚型在各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最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未治疗人群基因亚型和耐药毒株流行情况。方法收集50份即将进入HIV-1抗病毒治疗者的血样,从血样中提取病毒RNA,采用巢式PCR扩增HIV-1 pol基因序列并测序,用Genotyping以及斯坦福大学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等工具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36份样本获得pol基因序列,基因分型以CRF01_AE和CRF_07BC重组毒株为主,各占36.11%(13/36),其次为B亚型和CRF55_01B,各占13.89%(5/36)。36例HIV-1抗体阳性患者的蛋白酶(PR)和逆转录酶(RT)序列,耐药率为13.89%,其中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1.11%,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率为2.78%;发现1例对所有蛋白酶抑制剂耐药,4例对所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结论目前东莞市主要HIV-1流行亚型是CRF01_AE和CRF_07BC,HIV原发性耐药性发生处在国内较低水平,但出现了中度及以上的耐药毒株,增加了东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人群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对2009年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同时在征得求询者同意的情况下对求询者进行免费HIV抗体检测。结果 2009年到VCT门诊求询者共353人,全部自愿接受抗-HIV检测,年龄分布于1月龄至65岁之间,其中20~39岁占88.10%,职业以工人最多(占54.67%);353名求询者中以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者为主,占48.73%(172/353)。检出HIV抗体阳性31例,阳性率为8.78%;男性18例,女性13例,男女性别比为1.38∶1;感染者以已婚为主,占64.52%(20/31);职业以无业(待业)为主,占35.48%(11/31)。结论 VCT能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今后应进一步扩大VCT服务覆盖范围,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10-2013年吸毒人群的哨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1例调查对象中共检测出抗-HCV阳性710例,阳性率44.30%。其中,HCV抗体的高阳性率指向男性、30~50岁、离异/丧偶、文化程度低的吸毒者,高危因素包括注射吸毒、最近1次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商业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感染HIV。结论吸毒人群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控制丙肝在该人群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东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对MSM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性病症状、接受干预服务、HIV和梅毒感染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MSM984人,平均年龄为(30.36±6.71)岁;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异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3.37%和37.5%,与同性、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8.89%和29.27%。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的MSM的比例为6.81%,接受过于预服务的比例为59.04%。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23%和15.35%,其中2010—2012年HIV阳性率分别为10.5%、11.33%和2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接受过干预服务与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阳性、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年龄在≥40岁、样本来源等因素,与HIV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MSM的HIV感染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迫切需要加强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高危行为方式,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男男性行为者聚集场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9岁,以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省外流动人口及在东莞居住2年以上者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75%;74.75%的调查者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过同性性行为(其中3.34%的人有过同性商业性行为),其中51.84%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39%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女性有过性行为,其中37.82%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7.25%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男性、女性都有过性行为;7.25%的人在最近一年曾患过性病;10.5%的人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结论应采用民间组织宣传干预与VCT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加强MSM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止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经其女性性伴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高危行为方式,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男男性行为者聚集场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9岁,以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省外流动人口及在东莞居住2年以上者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75%;74.75%的调查者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过同性性行为(其中3.34%的人有过同性商业性行为),其中51.84%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39%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女性有过性行为,其中37.82%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7.25%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男性、女性都有过性行为;7.25%的人在最近一年曾患过性病;10.5%的人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结论 应采用民间组织宣传干预与VCT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加强MSM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止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经其女性性伴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莞市工厂工人、学生、村民3类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群特征、基本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方法分析其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 880人,其中男性1 385人,女性1 495人。工人、学生、村民平均年龄分别为(27.51±6.70)(16.16±0.97)、(35.46±10.54)岁。学历以初中及高中/中专为主,分别占35.42%(1 020/2 880)、42.19%(1 215/2 880)。本次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77%(2 643/2 880),其中工人、学生、村民3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92%(915/964)、91.88%(883/961)和88.48%(845/95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沿海片(OR=0.50)、30~39岁(OR=0.61)、在婚(OR=0.39)、大专或以上学历(OR=0.21)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丘陵片/水乡片(OR=1.95、2.23)、学生/村民(OR=1.65、2.43)、年龄≥40岁(OR=1.31)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偏低。结论东莞市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水乡/丘陵片、低年龄段、低文化程度、未婚/同居者及高年龄段(≥40岁)者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