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与成人起病组的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癎(TLE-HS)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癫癎诊疗中心就诊的TLE-HS患者201例,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分成儿童起病组和成人起病组,收集病史、发作类型和频率、药物治疗、头部影像学、24 h视频脑电图(V—EEG)等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起病组较成人起病组伴热性惊厥(FS)史多、间断发作少,频繁发作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3、0.013);儿童起病组较成人起病组在发作间期EEG颞区以外癎样放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在HS侧别、发作起源、发作类型、单用或联合用药、头部外伤史、脑炎史、家族史、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成人起病组相比,儿童起病组伴FS史多,发作频率更高,这提示FS是导致癫癎患者更早起病的原因之一;儿童起病组发作间期EEG颞区以外癎样放电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外科手术治疗颞岛型颞叶癫痫附加症(TP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经SEEG证实的颞岛型T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0例(占同期147例颞叶癫痫手术患者的6.8%)。所有患者在立体定向辅助机器人引导下植入SEEG电极,综合定位评估后行致痫灶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前颞叶、颞叶内侧结构及岛叶致痫皮质。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每例患者植入电极9~16根,平均(12.4±2.1)根。其中7例为颞岛同步型,3例为颞岛独立型。术后仅1例出现短暂命名性失语,在出院前恢复,其余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28±6)个月。全部患者均达Engel分级Ⅰ级(Ⅰa级9例,Ⅰc级1例)。结论SEEG是明确诊断颞岛型TPE的重要方法;在SEEG的引导下,外科治疗颞岛型TP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癫痫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其对遵医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123例青少年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Kilifi癫痫患者羞耻感中文版量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和中文版青少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共发放问卷123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93.50%。结果青少年癫痫患者病耻感平均(9.34±3.39)分,遵医行为平均(6.34±1.28)分,健康状况平均(64.70±16.42)分。青少年癫痫患者病耻感与病程有关,≥5年病程患者的病耻感明显高于<5年患者(P<0.05)。青少年癫痫患者的病耻感得分与遵医行为、健康状况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癫痫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并影响其遵医行为和健康状况,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其病耻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额-中央区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 )所致癫?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癫?术后病理明确为额-中央区FCDⅠ、Ⅱ型的患者共25例,分析发作先兆、发作类型、影像学、脑电图、术后疗效等资料,分析癫?的临床特点。结果:术后随访9~38个月,平均随访(18.68±8.10)个月。84%的患者预后良好。术前每日发作患者占88%,64%的患者起病后可有半年至5年的无发作间歇期。出现发作前先兆者占56%,其表现以肢体的发麻或恐惧感觉为主;发作症状学以运动发作为主要表现。88%的患者发作间期EEG出现病灶侧的慢波活动,28%的患者病灶脑区出现持续性节律性?样放电,68%的发作期 EEG能定位或定侧致?灶。磁共振(M RI)对于FCD的检出率为88%,不完全切除致?灶仍然是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结论:频繁发作、药物难治性是FCD的主要特点;局灶性躯体感觉先兆和运动发作有助于额-中央区致?灶的定位;影像学和EEG能帮助FCD的诊断;致?灶切除不完全仍然是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癫痫患者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0月由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10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延续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喜普妙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4例合并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2例,采用喜普妙20mg qd抗抑郁并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22例,除不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外,其他同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分别进行HAMD评分。结果 第1、2周的治疗组抗抑郁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第4周同组历史对照发现患者抑郁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且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加用全程护理干预后喜普妙起效更早,有助于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癫痫猝死(SUDEP)可能有以下危险因素:①癫痫发作控制不佳;②发作后脑电图全导电抑制和围发作期心电图改变;③合并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存在代谢障碍;④和长QT间期综合征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发生变异;⑤外部气温偏低及月相的变化。全面了解SUDEP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可为临床癫痫患者的诊治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海马硬化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热性惊厥与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 507例癫痫患者由MRI证实伴海马硬化。根据儿童期是否出现热性惊厥,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热性惊厥组(FS+组)和无热性惊厥组(FS-组),进一步将FS+组分为1岁以内亚组和15岁亚组。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和两亚组在性别、非热性发作起始年龄、热性惊厥年龄与非热性发作间的间隔时间、海马硬化出现的单双侧以及是否实施癫痫手术等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507例患者中,热性惊厥史阳性者88例,占17.4%。癫痫非热性发作平均起病年龄FS+组明显低于FS-组[(10.5±6.4)岁vs.(15.7±10.8)岁,P=0.000]。实施手术治疗的比例FS+组稍多于FS-组[37例(42.0%)vs.135例(32.2%),P=0.051]。FS+组和FS-组及FS+亚组在性别、海马硬化的单双侧等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S+亚组在非热性发作平均起病年龄、FS年龄与非热性发作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实施手术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S+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药物治疗者[(8.1±4.4)年vs.(7.1±6.9)年,P=0.009]。手术治疗随访者中92.3%达EngelⅠ级。结论伴海马硬化的癫痫患者中儿童期出现热性惊厥史者,出现癫痫非热性发作的平均起病年龄明显早于无热性惊厥史的海马硬化癫痫患者;这部分患者可能进行癫痫手术治疗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血清(其中1例并作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的患者,对病史、认知功能、脑脊液、头颅影像学、EEG、妇科B超、治疗方案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随访3~6个月。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13岁(2例)和25岁,以精神异常和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病程中表现出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脑脊液、头颅MRI和EEG表现为非特异改变,未发现伴发肿瘤。病程3~6个月。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易与病毒性脑炎混淆,对于不明原因的脑炎,尤其病程较长者,应尽早进行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研究药物治疗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TLE-HS)的有效性,分析预测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预后因素,以早期识别药物难治性癫痫,筛查手术候选者。方法 190例颞叶癫痫患者MRI证实伴海马硬化,药物治疗至少随访2年或以实施手术为观察终点。根据观察终点是否发作分为有效组和耐药组。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在年龄、性别、癫痫家族史、早期突发损伤因素(包括热性惊厥、颅内感染、脑创伤、围生期损伤)、起病年龄、病程、癫痫持续状态、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发作类型、发作频率、是否存在先兆,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放电的单双侧性、MRI海马硬化出现的侧别、药物方案(单药、联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190例TLE-HS,有效组54例,耐药组136例,其中手术51例。进行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起病年龄、病程)统计学处理,P值分别为0.35,0.29,0.44,0.00。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早期促发因素(出生史、热性惊厥史、脑炎史、脑创伤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9,0.17,0.38,0.90)。两组在其他相关病史(癫痫持续状态、家族史、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方面比较(P值分别为0.34,0.93,0.72,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癫痫发作频率和发作先兆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0.04),而发作类型和间期脑电图痫样放电特点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88)。两组在MRI海马硬化出现在左右侧或双侧的情况比较(P=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组39例为单药治疗,15例为联合治疗。耐药组单药治疗者46例,联合治疗者90例。两组间的药物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病程和药物治疗方案与药物治疗预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但病程与预后之间无关联(OR=1.09),药物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4.92)。结论 28.4%的TLE-HS药物治疗2年以上无发作。病程长,发作每月多于4次,存在先兆,多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耐药。其中多药联合治疗是预测TLE-HS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