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留卵巢综合征及盆腔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较常见的症状,常见的原因是盆腔器官的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有少数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某些患者子宫、双侧卵巢和双侧输卵管已全部切除,但仍有顽固的、似乎无法解释的盆腔疼痛,此时,应考虑残留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原发闭经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诊断为原发闭经患者93例,进行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染色体常规的G显带和FISH检测,并比较G带结果与FISH结果。结果93例患者中高促性腺激素水平有41例,低促性腺激素水平5例,促性腺激素水平正常47例。41例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患者中,28例染色体G带显示异常,均为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FISH检测又发现9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嵌合比例为11%~18%。结论原发闭经患者,特别是高促性腺激素水平患者,性染色体异常占一定比例。应在常规染色体G显带的基础上,辅以FISH检测性染色体,以更好明确病因,为有效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纤维连接蛋白在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蛋白印迹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孕3、5、7、15天子宫内膜及未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对免疫印迹法结果进行VDS扫描半定量分析后发现:与未妊娠小鼠相比,妊娠各期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其高峰在着床后的孕7天,直至孕15天.这一结果说明,在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已发生变化,FN表达增高以利胚胎着床,而着床这一过程又加剧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使FN在着床后表达到高峰,着床完成后,细胞外基质趋于稳定,FN又有所下降.本研究还用以上方法测定了人早孕胚囊平均直径在7~25mm(相当于孕35~49天)时的蜕膜组织中FN的表达,发现孕35~49天各期蜕膜组织中的FN表达量无差异,但均明显较未孕组高,说明人胚胎着床后,FN表达也明显增多,并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FN在着床前后的活跃变化说明它与着床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测定伍俊萍张惜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我们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水平,并探讨其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从我院1993年12月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辅助核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特定位点探针对14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不确定的病例行FISH,以期明确诊断。结果:14例病例中,13例获得确诊,1例FISH未能帮助诊断。结论:FISH能有效地对大部分辅助核型疑难病例进行确诊,但需合理选择探针。  相似文献   
6.
伍俊萍  张惜阴 《上海医学》1996,19(12):709-712
血清CA_(125)抗子宫内膜抗体对监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探讨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伍俊萍,张惜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较常见的疾病,常造成痛经、不孕并形成盆腔肿块,此病的治疗尚未有理想方法。药物或保守性手术常不能根治疾病并有可能复发,而根治...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IL-2可激活体内的LAK、NK和杀伤T淋巴细胞等杀肿瘤细胞。并在长期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时也能发挥效应。TNF可使肿瘤出血、坏死,局限肿瘤的脉管反应和免疫反应而起到治疗作用。但这两个细胞因子在体内有一定的毒副作用。TNF可能还有使肿瘤进展、恶化的作用。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437例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的异常核型的发生率。方法:对自然流产刮宫术后取得的胚胎绒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统计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 437例标本,患者平均年龄31.2±4.4岁,平均妊娠时间66.5±14.1 d。培养成功1 390例(96.73%),失败47例(3.27%)。正常核型595例(42.81%);异常核型795例(57.20%),其中非整倍体571例(71.82%)。前5位非整倍体排序为:16-三体(21.54%);22-三体(15.41%);45,X(14.01%);15-三体(4.38%);13-三体(4.20%)。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不平衡易位、罗氏不平衡、缺失、插入、倒位、标记染色体等)比例较低,占自然流产总量的3.52%,占异常核型的6.16%。按患者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55.30%和63.69%,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8);非整倍体率分别为68.74%和81.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嵌合体、三倍体、四倍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35岁组为8.07%,显著高于≥35岁组(0.50%)(P0.001)。第1次、第2次及≥3次自然流产异常核型发生率分别为61.64%、55.44%、52.6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核型异常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非整倍体是主要异常核型。高龄孕妇异常核型与非整倍体发生率增高,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降低。随自然流产次数增加,胎儿异常核型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流产次数本身是自然流产的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整合素蛋白 β3亚基在胚胎着床期的作用 ,本实验应用特异性抗整合素蛋白 β3抗体 ,采用免疫和 Western印迹法 ,二氨基联苯胺显色 ,VDS扫描等技术 ,检测妊娠 d3、5、7、1 5小鼠子宫内膜及人分泌期子宫内膜和妊娠早期中整合素β3亚基的表达量。结果 :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蛋白 β3亚基表达量在妊娠 d5明显上升 ,至 d7时达高峰 (与对照组比较 ,P<0 .0 1 )。此后下降 ,d1 5时 ,整合素蛋白 β3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人蜕膜组织和分泌期子宫内膜均有整合素蛋白β3的表达。蜕膜整合素蛋白β3的表达量与胚囊大小无关 ,但比分泌期子宫内膜高 4~ 5倍 (P<0 .0 0 0 1 )。这些结果提示 :整合蛋白 β3亚基在子宫内膜中的特异性变化 ,可能启动、促进胚胎的粘附和着床 ,在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