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及如何应用该技术评价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度;同时对基因芯片技术在其他方面,例如局部缺血后的基因表达改变,鉴定可能对心血管调节有影响的基因家庭及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脏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作了简单介绍,最后展望了基因芯片技术的进展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用龙芽楤木总甙的生理盐水溶液给小鼠ip,连续7d。实验证明:龙芽楤木总甙能显著刺激前列腺素E_2和F_(2a)的合成,诱导cAMP含量明显增加,cGMP含量明显下降。对组织胺释放无影响,从而为在分子水平探讨该药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青少年(13~18岁)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价值,为这一特殊群体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方法选择2019年4至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5例。选用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以L-丙交酯、己内酯的共聚物与猪源纤维蛋白原的共混物为原料,使用静电纺技术制成的组织诱导性生物补片,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术式,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未出现补片过敏反应和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未发生慢性疼痛,无复发。 结论在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组织诱导性生物补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相关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补片感染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例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手术后1例,开放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后1例,开放前入路平片手术后3例,网塞充填式手术后1例。结果:6例患者中,5例经过再次手术取出补片后痊愈,1例经切口冲洗换药处理后二期缝合痊愈。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绝大部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补片才能治愈。规范的手术操作以及选择合适的补片是减低补片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内质网应激通过何种机制促发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障碍目前尚不清楚。近期有报道提出NADPH氧化酶参与内质网应激导致的组织损伤,本研究旨在阐明NADPH氧化酶在内质网应激导致的心肌机械损伤中的作用,同时说明Akt激活对内质网应激导致的心肌异常的作用。以内质网应激的诱导剂毒胡萝卜素(1mg/kg和13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枳术汤加味对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50只雄性大白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治疗组(20只)。术前7天,治疗组以枳术汤加味灌胃0.35mL,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手术建立大鼠肠缺空再灌住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模型,分别在再灌注后1h、24h对实验鼠取材,检测回肠黏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病理变化,回肠黏膜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小肠黏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及宽度、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枳术汤加味对肠黏膜屏障的组织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氧化亚氮与其新颖的信息传递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氮与其新颖的信息传递功能任骏,田佩玲,王振纲(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理室,北京100005)多年来,氧化亚氮(nitricoxide,NO)被认为是有害气体。但自1987年从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NO的合成后[1,2],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NO在人体机...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心肌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最近公布的一项北美心脏学会综合调查报告表明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危害因素 [1,2 ]。是基于大量的基础、临床以及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结果——即心血管疾病在糖尿病人群中的高发率与高致死诱因 [3]。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 ,人们一般将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归咎于血管性病变。 1972年 Rubler等人首先在一族糖尿病人中观察到一种特殊的心肌功能缺损 ,这些病人缺乏其它通常能导致心功能低下的诱因如高血压、嗜酒、先心性心脏病或瓣膜病[4 ] 。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心功能缺损或心力衰竭实际上是一种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肌病。本文就…  相似文献   
9.
甘草酸铵100 mg/(kg·d)po连续7 d明显影响PGE_2,PGF_(2α),cAMP,cGMP等多种免疫调节介质的药理作用,表明甘草酸铵能影响免疫调节系统.其详细机理及免疫应答的调控是否依赖前列腺素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10.
<正> Ca~(2+)及调节Ca~(2+)的功能性蛋白——Ca~(2+)通道的药理学研究正如60年代对环核苷酸的研究一样,已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许多临床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均与Ca~2的活动有关.应用Ca~(2+)通道拮抗剂作为研究工具并用于临床治疗已成为生物医学多个领域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有关的研究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应用二氢吡啶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