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有效的人胚胎神经干/祖细胞分离及纯化方法以达到临床需要。方法无菌取胎脑室管膜下区组织,经反复机械吹打制备细胞混悬液,采用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传代。传代后用Nestin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应用贴壁法进行胎脑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祖细胞的培养能够稳定传代20代以上;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呈递增趋势,传至P3(passage3)阳性率为35%,P7为79%,P12为90%,P15为99%。传到前七代时分别做细胞存活率鉴定,可达(82.57±1.38)%。结论成功建立了来源于人胚室下区的神经干/祖细胞的贴壁法培养,为该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腺苷钴胺时嗅鞘细胞移植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7月间,18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腺苷钴胺+嗅鞘细胞组,B组为单独嗅鞘细胞组),每组9人.两组性别、年龄、诊断分型、病程、智力情况、初始神经功能等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术前术后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一66)、脑瘫调查问卷评分(caregiver questionnaire)及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其中GMFM-66和ADL分数越高代表功能状态越好、caregiver questionnaire分数越低越好.结果 GMFM-66评分A组增加3.0±2.0分,B组增加2.0±2.0分(t=0.935,p =0.368),caregiver questionnaire评分A组降低3.7±5.0分,B组降低2.0±2.8分(t=0.795,p=0.442),ADL评分A组增加0.9±0.9分,B组增加0.4±0.7分(t=1.098,p:0.294).结论 对于脑性瘫痪的治疗,腺苷钴胺似能提高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因病例数尚少,统计学上未显示出差异的显著性,有待增加样本量,并对中长期效果探讨.  相似文献   
3.
背景:细胞移植的安全有效靶点选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脑内是否存在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的点或区域,以最大限度对神经网络发挥良性影响进而修复,是研究先行者必须优先考虑的课题之一。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证实细胞移植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理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方法:2003-05/2009-01共有631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接受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嗅鞘细胞移植,其中609例资料齐全,男392例,女217例;年龄1.2~84(42.87±19.64)岁,病程0.4~35(5.11±5.46)年。疾病分布:肌萎缩侧索硬化432例次、脑性瘫痪110例次、多发性硬化25例次、共济失调12例次、多系统萎缩7例次、遗传性痉挛性截瘫6例次、持续性植物状态6例次、痴呆2例次、脑缺氧后遗症2例次、帕金森叠加综合征2例次、非特异性脑炎后遗症2例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核黄疸后遗症1例、皮质基底核变性1例。患者来自75个国家或地区。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随访2~8周,平均4周,609例次中526例次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总改善率为86.37%,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改善率为87.96%。脑性瘫痪改善率为82.7%,特别是4例伴有癫痫者,术后发作明显减少。共济失调改善率为83.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改善率为83.3%。围手术期出现不良事件共33例次,发生率为5.4%,主要为术后头痛、发热等,多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大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客观存在,在该点进行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改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或)延缓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入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脑内后的存活和迁移状况及其对模型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作用,以进一步探索嗅鞘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自发绿色荧光蛋白的新生3d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体外分离培养嗅球嗅鞘细胞,在小鼠脑立体定位仪的固定下,参照AP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将收集的嗅鞘细胞移植入APP转基因小鼠脑内.移植1个月后,取脑组织冷冻切片,在双光子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和迁移状况并采集图像.移植1个月后,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淀粉样蛋白沉积,每组4只.结果 嗅鞘细胞移植入APP转基因小鼠脑内存活良好,并以移植点为中心向外迁移,部分绿色荧光细胞呈现成血管现象,移植之后APP转基因小鼠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减少,APP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嗅鞘细胞对减少APP转基因小鼠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为临床细胞学治疗提供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红细胞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骨髓血中分离BMSCs.台盼蓝染色实验测定BMSCs活力;对BMSCs进行CD44、CD34抗体免疫荧光显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BMSCs活性大于95%,纯度大于85%,细胞的纯度和均一性均符合中国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的要求,已达到临床应用标准.结论:本细胞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批量获得BMSCs,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OECs)培养与纯化的优化方法.方法 取3~5个月流产胚胎,无菌条件下取出嗅球,解剖镜下仔细剥离嗅球表面的软膜组织和血管,消化后用条件培养基制成密度为106个细胞/ml细胞悬液,利用差速贴壁法结合阿糖胞苷抑制法进行无血清纯化液细胞纯化培养,对不同培养时期进行观察和行P75NGFR(低亲和力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培养方法对许旺细胞纯度影响。方法应用三种不同的培养方法对10份人胚胎样本的坐骨神经分别采用植块培养法、差速贴壁法、分次消化法进行培养观察。并采用S100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许旺细胞,Hoechst染色标记细胞核,统计许旺细胞纯度。结果三种培养方法其获得的细胞纯度分别为:分次消化培养法为90%,差速贴壁法为75%,植块培养法为67%,分次消化培养法获得的细胞纯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分次消化培养法较差速贴壁法、植块培养法更易获得高纯度许旺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移植的安全有效靶点选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脑内是否存在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的点或区域,以最大限度对神经网络发挥良性影响进而修复,是研究先行者必须优先考虑的课题之一.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证实细胞移植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理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方法:2003-05/2009-01共有631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接受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嗅鞘细胞移植,其中609例资料齐全,男392例,女217例;年龄1.2~84(42.87±19.64)岁,病程0.4~35(5.11±5.46)年.疾病分布:肌萎缩侧索硬化432例次、脑性瘫痪110例次、多发性硬化25例次、共济失调12例次、多系统萎缩7例次、遗传性痉挛性截瘫6例次、持续性植物状态6例次、痴呆2例次、脑缺氧后遗症2例次、帕金森叠加综合征2例次、非特异性脑炎后遗症2例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核黄疸后遗症1例、皮质基底核变性1例.患者来自75个国家或地区.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随访2~8周,平均4周,609例次中526例次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总改善率为86.37%,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改善率为87.96%.脑性瘫痪改善率为82.7%,特别是4例伴有癫痫者,术后发作明显减少.共济失调改善率为83.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改善率为83.3%.围手术期出现不良事件共33例次,发生率为5.4%,主要为术后头痛、发热等,多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大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客观存在,在该点进行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改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或)延缓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够达到临床细胞治疗标准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纯化方法。方法以15%FBS/DMEM作为培养基,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间接分离法,分离MSCs,以贴壁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和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状态和形态学变化,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免疫组化染色的鉴定。结果细胞计数显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的细胞成活率大于95%,其纯度大于85%,符合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的有关标准。结论脐带血内含MSCs,可在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增殖,获得大量相对纯化的MSCs,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