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本研究探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伴精神症状相关因素。1对象和方法为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清楚、能完成所有精神科测评的患者;其中240例患者因精神症状而请精神科会诊纳入研究组,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诊断为抑郁障碍88例(36.7%),焦虑障碍70例(29.2%),躯体化障碍37例(15.4%)、行为障碍26例(10.8%)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02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夫西地酸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交替外涂于皮疹处,间隔时间约为1h,早、晚各一次。对照组50例,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搽,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有效率分别为50.00%为80.76%;对照组分别为46.00%和62.00%。仅治疗第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于1~5d消失。结论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结核病医院中住院病人的耐药及多耐药结核病 ( MDR-TB)流行情况、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耐药率为 3 0 .71 % ,MDR-TB发病率为1 1 .68% ,初始 MDR-TB为 2 .55% ,继发 MDR-TB为 9.1 3 % ,MDR-TB死亡率为 9.4 8%。结论 耐药及MDR-TB发病率逐年增加 ,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MSCT特征表现,提高临床工作中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灶的直接征象(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强化方式、出血、囊变和钙化)和间接征象(贴边血管征、晕征、空气潴留征、尾征、显著肺动脉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8例病例的病灶均单发(右肺上叶2例、右肺中叶1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1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8例平扫密度均匀,3例晕征,2例空气潴留征;增强后2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7例贴边血管征。结论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MS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后强化均匀。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定性及周围结构的显示及选择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MSCT特征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其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生长方式及强化方式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例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1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底,2例位于胃窦;平扫密度均匀,囊变1例,溃疡1例,无钙化、坏死及出血;2例病灶周围有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至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GS的MS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周边淋巴结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其MSCT检查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定性及周围结构的显示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5-氧代-6,8,11,14-二十碳四烯酸(5-oxo-6,8,11,14-eicosatetraenoic acid,5-oxo-ETE)体外能否促进鼻息肉中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释放炎症介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鼻黏膜组织和鼻息肉组织中Neu的浸润,将两种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其中MPO含量,后将5-oxo-ETE或5-oxo-ETE+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加入两种组织的培养基中,再以ELISA法检测其中MPO浓度。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Neu数目明显多于正常鼻黏膜组织,体外培养的鼻息肉组织中M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鼻黏膜组织,单纯5-oxo-ETE干预后鼻息肉中MPO浓度明显升高,而5-oxo-ETE+PT干预后该炎症介质浓度下降,但与未经任何干预的鼻息肉中MPO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5-oxo-ETE体外可以促进鼻息肉组织中Neu释放炎症介质MPO。  相似文献   
9.
微管是组成神经元细胞骨架的主要结构,也是胞内运输重要轨道,对于维持神经元存活和功能至关重要。微管可不断解聚/聚合,使其具有生长/收缩的动力学特性,微管结构和功能受到多种微管组成和调控蛋白的协调作用。研究发现微管异常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相关。本文总结了神经元中微管组成和调控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ALS中微管异常的可能原因和结果,为深入了解微管与ALS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uocyte细胞对小鼠变应性鼻炎(AR)建模的作用。方法 用卵清蛋白建立AR野生型小鼠模型,检测AR相关指标,分离、提纯并体外培养野生型小鼠鼻相关淋巴组织中的nuocyte细胞,体外检测该细胞对小鼠重组(recombinant,rm)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干预后的反应;用卵清蛋白对IL-13基因敲除(IL-13-/-)小鼠进行AR建模,检测AR相关指标,随后将体外培养的nuocyte细胞对IL-13-/-小鼠进行过继转移,同时建模,再次检测AR相关指标,评估AR建模情况。结果 野生型小鼠AR模型无论是喷嚏、挠鼻、鼻腔冲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还是IL-5和IL-13的浓度都显著增多,体外培养的nuocyte细胞经rmIL-33刺激后产生IL-5和IL-13;IL-13-/-小鼠AR模型在建模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nuocyte细胞过继转移同时建模后,上述指标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过继转移后的各项参数都显著高于常规建模。结论 nuocyte细胞促进小鼠AR模型的变应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