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肛肠病变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病变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应用经直肠腔内超声对486例肛肠病变进行研究,其中肛管直肠周围囊肿15例,脓肿283例,肛瘘165例,直肠癌2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获病理证实。结果: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管直肠周围囊肿诊断正确率为100%(15/15),脓肿诊断正常率为98%(277/283),对病变范围的诊断正确率:囊肿为90%(12/15),脓肿为73%(209/283)。对肛瘘的诊断正确率为52%(87/165)。对直肠癌的诊断正确率为82%(19/23)。结论:直肠超声对囊肿、脓肿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但对脓肿范围的确定存在一定误差。对肛瘘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对性病肉芽肿与直肠癌早期的鉴别诊断有待提高,直肠超声诊断肛肠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与随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测正常人肛管直肠声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正常人肛管直肠超声解剖。方法 应用实时高频经直肠内超声检查法探测166例正常人肛管直肠及相关肌肉组织,确定直肠及内、外括约肌的断面图并进行厚度测定。166树根据年龄分为3组:25~35岁组,36~55岁组,>55岁组。 结果 应用此检查法获得完整的肛管直肠及内、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超声解剖断面图,肛管直肠及内、外括约肌的显示率为100%,耻骨直肠肌的显示率为79%。3组的厚度分别为直肠48±3.78mm,52±4.60mm,54±4.40mm。内括约肌24±3.68mm,25±31.9mm,32±4.10mm,外括约肌52±3.20mm,55±4.02mm,58±5.08mm。结论 本研究对诊断肛肠病变提供正常人肛管直肠声像图及有关测值参数。  相似文献   
4.
5.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0例,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8岁,平均44.8岁;病程均超过半年以上;高位单纯性肛瘘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5例,低位单纯性肛瘘53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2例。另外,其中在外院引肛瘘手术治疗后复发20例。1.2肛瘘诊断标准根据2002年厦门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标准制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后正中位切断部分内外扩约肌治疗复杂性肛裂150例,术后随访,其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祛痈汤组成:金银花15 g,连翘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野菊花15 g,当归12 g,天花粉12 g,乳香12 g,没药12 g,赤芍12 g,甘草5 g,皂角刺30 g,牛膝12 g,漏芦12 g,川贝母6 g,陈皮10 g,木香6 g,穿山甲6 g。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溃坚消痈排脓。主治:肛周脓肿(热毒蕴结证)。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肛肠疾病的方法,主要有针刺、挑治、穴位注射、火针及其他疗法等5类,针刺用于肛肠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具有消肿止痛止血之功;挑治法除有针刺的功效外,操作较为容易,选取背部痔点或齿龈穴进行挑开,止痛快,同时具有放血疗法的功效,清热祛火力强;穴位注射则充分利用药物较好的镇痛作用及针刺穴位疏通经络,提高痛阈;火针对于虚寒型的痔疮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术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手术疗法配合中药熏洗(蛇床子、黄柏、蝉蜕、苦参子,坐浴,2次/d,15~20 min/次)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外涂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方法同上).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0.0%和13.3%,对照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3.3%和53.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肛门湿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有清热解毒、补益托毒、祛腐生肌、清热燥湿4大类功能.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发展阶段,确立消、托、补3个总的治疗原则.分阶段给药更符合中医的根本原则,脓肿初期及术前以邪盛为主,应清热解毒,术后邪祛正虚,应补益托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