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常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将可注射骨水泥注入压缩的椎体内治疗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可注射骨水泥主要有丙烯酸类骨水泥、磷酸钙类骨水泥及硫酸钙类骨水泥。本文分别阐述这3类骨水泥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并对这3类骨水泥的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取得的进展及现存问题,从而为临床上寻找一种最佳的骨水泥材料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解剖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评估其疗效。结果随访4~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周,术后无髋内翻、关节僵直、股骨短缩及断钉、断板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优3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90.4%。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稳定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矿化胶原(MC)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改性,提高其在骨修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不同粒径MC(<200 μm、200 ~ 300 μm、300 ~ 400 μm、400 ~ 500 μm)按照5 wt%、10 wt%、15 wt%、20 wt%的含量加入到PMMA骨水泥,制备不同粒径及含量的复合骨水泥。通过工作特性、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压缩模量、弹性模量测试,评估MC/PMMA复合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性能,确定最佳性能的复合骨水泥比例。结果 复合骨水泥混合时间30 s,等待时间2 ~ 5 min,工作时间5 ~ 12 min,固化时间10 ~ 20 min;不同粒径MC(<200 μm、200 ~ 300 μm、300 ~ 400 μm、400 ~ 500 μm)复合骨水泥,在不同含量(5 wt%、10 wt%、15 wt%、20 wt%)下其抗压强度均可保持在70 MPa以上,对PMMA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含量15 wt%、粒径300 ~ 400 μm MC/PMMA复合骨水泥的抗压强度90 MPa,抗弯强度50 MPa,压缩模量1.2 GPa,弹性模量较Osteopal V和Mendec Spine骨水泥明显降低,且与人体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匹配。结论 MC在保持PMMA机械强度的同时,可降低其弹性模量,含量15 wt%、粒径300 ~ 400 μm MC/PMMA骨水泥的工作特性、抗压和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符合国际标准和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骨修复材料是最近一百余年间随着医学、材料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创新融合而建立起来,并处于知识和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和产品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与术中取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等临床传统且较常用的植骨方式和材料相比,人工合成骨修复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理化性质可调、免疫排异和疾病传播风险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2年3月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0-3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10例、3部分骨折21例、4部分骨折8例。结果39例均获随访,随访8~24个月,平均14.6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28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聚乳酸/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NBG)在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中的疗效,以及该材料与自体骨、骨髓混合使用的效果,考察材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在兔双侧股骨髁造成松质骨缺损,将60只雄性大白兔进行不同骨材料植入。试验分为5组:空白(Blank)组、人工骨(NBG)组、人工骨混骨髓(NBG+ABM)组、人工骨混自体骨(NBG+AGB)组、自体骨(AGB)组,通过影像学观察、组织学评价、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考察5 组材料的骨修复性能。结果 观察新生骨和周围骨质结合情况,拍摄X线片并进行灰度值分析以及进行CT三维重建分析,不同时间点的组织切片观察,均表明NBG组、NBG+ABM组、NBG+AGB组、AGB组骨修复效果良好,生物力学测试也表明各实验组相对于空白组可以承载较高的压力载荷。AGB组、NBG+AGB组、NBG+ABM组、NBG组修复效果依次降低,但均接近完全修复。结论 聚乳酸/矿化胶原基人工骨修复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诱导性,是良好的骨植入材料。单独使用即可以获得良好的骨修复效果,也可以和自体骨或骨髓混合使用,修复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仿生矿化胶原人工骨以及复合自体骨髓对兔脊柱后外侧融合模型的骨修复和再生效果。方法 20周龄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7只,采用电毛刺剥离横突并暴露松质骨的方法制备兔L5、L6节段脊柱后外侧融合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A、B、C组分别于每处骨缺损处植入1.5 m L自体髂骨、1.5 m L(30 mm×10 mm×5 mm)单纯骼金人工骨修复材料和1.5 m L(30 mm×10 mm×5 mm)骼金人工骨修复材料复合兔自体骨髓(按1∶1比例混合)。术后4、8、12周采用手触法观察植骨区表观硬度来判断植骨融合情况;各时间点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切取椎体标本,采用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和融合情况,三维CT检查评价新生骨是否在体内形成;并将各时间点标本切片行HE染色观察新生骨形成及骨缺损修复和融合情况。结果手触法检测示,术后4周各组均未发现明显植骨融合情况;术后8周A、B、C组分别有3只(50.0%)、2只(33.3%)、4只(66.7%)达植骨融合,12周分别有5只(83.3%)、4只(66.7%)、5只(83.3%)达植骨融合,C组融合率与A组相似,且均高于B组。X线片观察示C组术后8、12周的融合率高于B组,与A组相似。三维CT观察示C组比B组的骨融合效果更佳,接近A组。HE染色示,术后12周A、B、C组的植骨区域均出现大面积成熟板层骨覆盖,材料已完全降解,与宿主骨边缘界限消失且结合紧密。结论仿生矿化胶原人工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和成骨引导作用,与单纯仿生矿化胶原人工骨材料相比有更好、更快的成骨效果,接近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山羊为动物模型评价腰椎椎间融合相关动物实验的围手术期护理技巧、管理经验和注意事项。方法课题组自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1.5岁山羊17只,其中雌性14只,雄性3只,体重23.5kg~37.5 kg,平均28.5 kg。利用不同植骨材料,分别给山羊实施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侧内固定术。详细记录手术前、手术实施及监测过程和手术后护理等信息。结果纳入研究的17只山羊均建模成功,术后生活状态良好。山羊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虽与临床患者具有相似性,但其作为偶蹄目哺乳动物又有其独有的特殊表现。结论利用山羊动物模型评价不同植入材料用于腰椎椎间融合性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骨科基础研究用动物实验山羊模型的围手术期的合理管理直接关系动物福利和实验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牙齿拔除后的骨量丧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牙齿拔除后的早期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明显减少,由此给口腔修复带来不良影响。而微创拔牙结合先进的拔牙窝处理技术(位点保存)可以明显减少早期的骨量丧失。通过拔牙位点保存的方法可以解决患者种植骨量不足和治疗疗程过长的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易于塑形且操作方便的用于拔牙窝位点保存的骨替代材料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